广东流行音乐歌曲的起源
一般认为粤语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0950年代,但对其确切来源仍有不同说法。但是,早期的粤语流行音乐脱胎于粤语音乐中的小调,这是不争的事实。小曲是传统粤剧的配乐。除了原有的粤语配乐,还应用了大量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的普通话当代歌曲、西欧流行歌曲甚至外省民歌,并填入粤语歌词,作为粤剧的唱腔和配乐出现。1950之前香港的社会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企业高官和少量华商办事处和富商;中产阶级只是少数;下层阶级是帮工、职员和大部分劳动人口。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和流动不多,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很少。但65438年至0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至250万,是战前的4倍多。新移民中,除了少数资本商人和专业人士外,大部分都是讲粤语的广东农村居民。1950刚开始的时候,粤语音乐真的很流行。
一部纯唱粤剧脱胎于粤剧,被拆成部分流传于民间。一般来说,戏曲附属于茶馆,供人们品茶听歌。这种消费相当普遍,普通人也买得起。它繁荣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了公元1960年代,粤语电影在香港也很受欢迎,许多香港电影销往东南亚等地,非常受欢迎。当时,电影演员如谭炳文,邓记陈和郑群民都发行了唱片。当时粤语流行音乐只是粤语电影的附属品,未能成为艺人的事业。况且港产粤语片的粤剧唱法也不容易被年轻人喜欢,被认为是老气横秋,俗不可耐,仿佛“庙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大部分年轻人还是比较喜欢英文歌和国语歌。20世纪60年代末,来自新加坡的郑锦昌和丽莎打开了香港市场。当时郑锦昌被称为“粤剧王子”,丽莎被称为“粤剧皇后”。他们的经典歌曲有《新禅寺钟声》、《唐山大哥大》、《爱的眼泪》等。,但他们仍然没有让粤语流行音乐走出底层音乐的形象。当时的其他主要电影演员,如陈宝珠、胡风、吕奇和萧芳芳,也有许多歌曲,主要是电影插曲。
早期香港的娱乐场所,如酒廊、夜店,以英文歌、国语歌为主。当时,香港人更熟悉的本地著名歌手包括小乔、黎爱莲和泰迪·罗宾。英文歌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这种高端赌场的主唱都是上层社会的外国人,只有少数中国人有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负担得起这样的高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