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误在家长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真幸福吗?

在这里不说大环境,只说家庭能掌控的小环境。

如今的孩子,看似被“爱”包围着:

想吃什么有什么;

各个季节的水果,各地的水果,随时可吃;

餐餐有大鱼大肉,不想吃饭时,大人还追着喂;

每天被家长和老师叮嘱:多喝水;

各种零食,各种饮料,牛奶,酸奶,果汁,豆浆......随便吃,随便喝;

衣服穿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被冻着了;

又是补钙,有是补锌,又是补维生素......

一生病就立马可以送医院,退烧药、抗生素,输液,想用多少用多少;

有疝气、扁桃体红肿什么的,立马可做手术;

穿着漂亮的校服,用着电动橡皮擦,拖着带拉杆的书包,

可以随意发脾气,耍个性,摔东西,不会挨骂,家人反而笑呵呵,

被送去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背各种书,学各种才艺,赢在起跑线上......

拥有这些的孩子真的幸福吗?

给孩子这些真的是爱孩子吗?

从孩子的 健康 来看,上述是普遍存在 育儿 误区。

如今医院的儿科治疗,值得信赖吗?

我一位学生的朋友,是多年的执业西医师,给无数孩子输液,而自己孩子感冒发烧了,却从来舍不得输液消炎,求助于我的学生用中医疗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医者在给孩子们治疗的时候,都应该扪心问一句:如果这是自己的孩子,还会用这些药吗?还会输这瓶液吗?

为人父母者不学医,是为不慈。

并非提倡所有家长都成为医生, 社会 分工不需要所有人去行医。但是,每一位父母必须有合道的医学观念,我所指的医学观念,不是大多数人被广告被商家被利益集团洗脑的那一套,而是几千年来的常识,是真正贴近人体运行的真相。

孩子缺营养吗?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普遍认为孩子容易生病是因为营养不够,所以身体没有免疫力,才会生病。

一旦病了,首先想到的又是多吃点,说不多吃点,病哪有力气好?

于是,追着孩子喂饭,又是牛奶酸奶,又是钙片,又是维生素片,一通补营养。

牛奶、酸奶,偏凉性,多喝的话是耗阳气的,也易上湿气。

很多孩子,其实只是脾胃弱了,不能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成分。去检查,缺锌缺钙,这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不增强脾胃的吸收能力,强行补钙补锌,是会补出问题的,人工合成的营养品,会给身体堆积消化不了的垃圾。

我们不赞成吃零食,也是这个原因,太多的防腐剂添加剂,孩子根本消化不了,伤害了脾胃,所以吃零食的孩子胃口不好。

吃的是多还是少,不是旁人说了算的。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吃,或是吃到打嗝,或是吃到肚子胀,哪怕只给了小半碗,也是多吃了。

孩子不想吃饭,不要勉强。

也有些孩子的胃口超好,并非好事,不能由着,需要控制。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两岁儿子咳嗽,吃了几天西药不见改善。我一看,典型的寒咳,小青龙证,建议艾灸膻中、足三里、肺俞。反复嘱咐减少饮食。

晚上朋友告诉我,孩子母亲很担心,说减少饮食怎么能行呢,孩子正在长身体呢?

持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不在少数。

我说孩子咳嗽不止,是因为气血太弱,没有力量排除邪气。如果再加重积食,必然更加牵制气血,咳嗽能难好。

朋友表示会好好做妻子的工作。

两天后,朋友高兴相告,说按我的建议后,很快不怎么咳了。但是孩子妈想问问,之前那些剩下的西药要不要吃掉?

我说都已经好了,还吃什么西药呢?以为是补品啊?

太多孩子,是吃出来的病。

感冒发烧咳嗽了,家长又没有节食和减食意识,必然会加重。比如吃太多,导致发烧引发惊厥的孩子很多。

快过年了,各种水果,各种零食,各种饮料,各种鱼肉在威胁着孩子们。

每年春天会有大批孩子生病。其实是过年滥食埋下的“病根”。

现代医学的粗糙

很多家长,孩子一有症状,就往医院送,各种检查,各种化验,各种药物,各种输液。

美其名曰:检查清楚,早做治疗。

医院处理孩子们的感冒发烧,看起来很高 科技 ,各种仪器用上了,各种检查用上了,其实处置方法是非常简单,非常粗略的。不管什么样的感冒发热,一律是退热、消炎、输液。

不需要按中医一样去区分感冒的类型,比如是表阳是表阴,是伤寒还是中风,有无半表半里证,有无里证,里证是寒还是热.,寒的程度如何?热得程度如何?有无水饮......

而这些情况,只要有一样不同,中医的处方用药都不一样。

真正的中医,是顺势疗法。

现代医学是干预疗法:你感冒流鼻涕吗?我干预让你鼻子不分泌粘液;你发烧吗,我降弱的机体运行,相当于给人体当头一盆冷水,把体温降下去。

鼻子不分泌粘液了,烧退了,感冒治好了吗?代价是,机体内脏的功能被削弱。

很多肺炎,白血病,是这样被治出来的。

人体有很多反应,在医院看来是病,其实只是人体排病的反应。

比如腹泻,小孩子吃了多了肉,腹泻了,这是孩子的身体在保护他(她),因为吃下去的那些东西,无法消化,无法消化就是垃圾。这个时候,强行去止泻,只会让垃圾贮藏在体内。

首要分清寒热

治孩子感冒,首先,要分寒热。表寒证,桂枝汤,麻黄汤......像生姜红糖水,就有点像麻黄汤,桂枝汤。 身体再寒一点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等;热证,比如温病,我们常用到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白虎汤......

寒和热是不能搞错的。

扁桃体发炎,手足口,有可能是甘草泄心汤症, 甘草泄心汤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上热下寒,肚子是冷的,嘴巴里,喉咙里,有一点虚热。

现代医学没有温阳的概念,不管你是寒是热,只管消炎。如果碰巧孩子是温病,碰巧是中医的麻杏石甘汤证或白虎汤证,会有效。但如果不是温病呢?输液的后果会严重。

心肠好一点的护士,冬天会在输液之前温热一下。 但是改变不了消炎药是寒性的实质啊。就好比中医的大黄是寒药,熬成滚开的药汤,还是寒性。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朋友圈秀给孩子做川贝蒸雪梨,或是做红豆薏米汤,还自我得意爱孩子,自我得意懂些懂中医。

不分寒热滥用,板蓝根、小柴胡颗粒等等药物自不必说,即便是生姜红糖水、川贝蒸雪梨、豆薏米汤这类近乎食疗的办法,也是会造成后果的。比如刚才提到咳嗽的孩子,他是寒咳,如果使用川贝蒸雪梨必然会加重的。

生姜红糖水呢,我有学生用来成功退过烧,但前提是不用于温病,否则温病喝了生姜红糖水会烧得更厉害。

怎么分寒热呢?

比如,如果孩子不怕冷,老踢被子,舌头、嘴唇发红,舌苔发黄,口渴,哭闹烦躁,流黄鼻涕,吐黄痰,有口气,鼻息粗热,打屁很臭,胸腹很烫手,一般是热证。

如果舌苔嘴唇发白,不愿喝水,怕冷,不想说话,大便色深,小便清,一般是寒证......

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为了辨证。

一时半会很难学会准确辨证,但家长至少需要具备基本的观念。

不要再笼统地向中医这样发问了:我家孩子咳嗽,怎么治?我家孩子发烧,我家孩子扁桃体发炎了,我家孩子肺炎、我家孩子腹泻......

如果有大夫一见你说咳嗽或发烧,光听病名,未经辨证就给你一个方子,不要相信他。

辨证准确的话,中医治感冒发烧是很快的。平常我儿子发烧,服药后一般十分钟的样子退烧。 一些咳嗽什么的,不会用药,只减少饮食,让他自愈。

如果一见发烧就多喝水,一见感冒就多喝水,很多情况下会加重的,比如加入孩子的感冒时桂枝去芍加白术茯苓证、小青龙证、五苓散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什么情况的感冒需要多喝水?温病,体内无水湿的热证,才宜多喝水。

人在不渴的情况下强迫喝水是会生湿气伤脾胃的。

收费贵一点的幼儿园,就好些吗?

没有。一些收费高的幼儿园,每天给孩子喝酸奶,喝牛奶,喝豆浆,喝汤,吃生冷水果,好像不多吃这些不足以显示档次高。

可是,大冬天的,这么多液体,这么多生冷,孩子弱小的胃能受得了吗?

会耗掉阳气,阳气耗掉了,就会禁不起风寒,禁不起一点点所谓的传染病毒。

幼儿园每天或隔天都安排有水果,也不能全怪幼儿园,我亲眼看见一位家长高声抗议,说交了这么多学费,水果给吃得这么少.....

我们老早和老师说过的,不必给我儿子发水果,也不必用餐时给我儿子盛一碗汤。

如果多一些家长有类似的观念,幼儿园自然不会去迎合家长了。

快乐的孩子不生病

网络上有一种观点很流行,很多人在转发。

大意是说宁愿孩子的童年苦一点,要发狠心,要多学东西,要读名校,长大了才有尊严......

看起来似很有道理。

可是,没有快乐的童年,何来幸福的人生?

长大后的幸福感,一定是童年快乐的放大和延续。

现在的孩子懂事得特别早,思虑也特别早,忧郁得特别早。

思虑重的孩子,气血消耗大,容易生病。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某名校读书,每晚做作业到晚上十二点。有一晚,作业还没做完,孩子撑不住了,和他妈妈说,我就睡一会儿,你记得叫我啊,孩子的母亲却不忍心叫醒儿子了。第二天早上,孩子一睁眼,看到天亮了,嚎啕大哭,说妈妈你怎么不叫醒我啊,我的作业还没做完.....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虽然主要是教育体质的弊端,但是之所以总居主流,家长是有责任的,在一定程度上是默许甚至推波助澜的。找我诊治过的有一位名校小学的英语老师,她提到过一件事,有次期中考试刚结束,她班上的几十位家长就通过各种渠道,加她的微信,问她的电话号码,加微信,问电话号码干什么呢?急不可耐地问孩子的分数.....

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有意无意的成了体制的同谋和帮凶?

我们用成山的作业占据孩子的童年,用刁钻却没有意义的考题不停考他们,用分数排名羞辱他们......

昨天有一位十岁的孩子看湿疹,脸上、脚上都是,很严重,一问家长,每顿吃得很多,喜吃肉,喜欢酸奶牛奶......一摸脉,肝气很郁结,血瘀也厉害。一问,果然平常脾气很暴躁。

湿疹治了很多年,医院说是遗传性过敏体质。

我说,哪有这么多遗传病呢,如果非说是遗传,那也不过是遗传了家长的生活习惯和性情。

历来都说,治儿科不需考虑情志方面的因素。

如今不同了,肝气郁结,思虑过度,忧心惊恐的孩子太多了。

结果是:孩子们普遍情绪波动大,性情急躁.......

很多男孩,十多岁,就尿频尿不尽甚至尿床......

很多女孩,十三四岁就月经不正常......

我时常在想,孩子们花二三十年时间应付各种考试,学那么多技能,甚至留学归来,却还有很多人在为找工作而发愁,还在为人生迷惘。

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思议的。

古时念过几年私塾的人,学的不是技能,学的是根本,是圣贤经典,学的是道。学的是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培养心念。

用今天的实用眼光看起来,学的尽是些“没有用”的东西。

可正是这些只学了“没用东西”的人,真要做起事来,为医,带兵,为政......都是能手。

此即道为本。一生万物。“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生活习惯、 健康 观念、性格情绪,

都是家长“遗传”给孩子的。

想教育孩子,我们首先得教育好自己。

想让孩子不生病,我们首先得自己“不生病”。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家长起居有常,孩子必然饮食有节。

家长心定神闲,孩子必然神形具备。

所有成功的人,幸福的人,都是呵护好本性的人。

让孩子们成为他们每一个自己。

只要呵护好孩子的本性,

我们无需担心他们长大后没有立足之地,

无需担心他们没有获取自我幸福的能力。

让孩子身心安宁,每晚有一个香甜的梦,

家长所期待的未来,才不会只是一场梦。

转自 “古一舍” 夏正安

作者简介: 夏正安,行于麓山下,走于湘江畔。身修尘光之市,心游广漠之野。醉心传统文化,潜心研究古中医。所撰写的《道破天机--糖尿病的古中医破解法》、《让女人变美,是中医的基本功》、《大病将愈的征兆》、《一位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等文被国内知名网站、中医公众号广为刊载。

“古一舍”源起:

《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古一舍,守一于道。

古一舍,是一群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传统,他们有意找回本性,他们有意做一个身心安宁的人。然后,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感悟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