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是一种什么乐器?
羌笛竖吹,两管发出同一个音高。音色清脆高亢,有一种悲凉的感觉。“为什么羌笛要责怪柳树呢?《春风不足以过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好写照,所以最适合独奏,也可以伴唱歌舞。
羌笛和笛子很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东汉马融《笛赋》“双笛近世始自羌人,羌人伐竹未果,竹伐吹之声相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羌笛在汉代就已经在甘肃、四川等地流传,可以推断当时的羌笛是一种双管四孔的羌笛。羌笛是唐代边塞中常见的乐器,在唐代边塞诗中也经常出现。值得一提的是,羌笛并没有出现在唐代的“十乐”中。可见,羌笛只是唐代边塞中见到的乐器,在唐代并没有正式进入宫廷或军队。它只是少数民族或军队士兵用来自娱自乐的乐器。
唐、宋、元、明五代文人的诗词中常有羌笛的记载。现在,在四川毛文羌族自治县和黑水县周边的羌族地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带有唐宋遗风的乐器。它们是由两根长度相同的油竹制成的。这些管子被切成方柱并绑在一起。每根管子的上端都有一个带竹竿的吹管,垂直吹。规格为17 cm和19 cm,音色偏高略悲。也是男生向女生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赤布苏、沙坝地区的羌族,是秦汉战争年代,由南迁的羌人从西域带来的。据史料记载,西汉以前,羌笛表面有四个孔,公元1世纪,一位名叫方静的乐师加了一个高音孔,使之成为五孔。东汉马融曾在《笛赋》中写道“双笛始于羌今”。到了现代,羌笛变成了六孔。可以推断,羌族至少存在了两千年。
现代的羌笛是用当地的油竹(竹节长,筒身细)制成的。选取两根直径和长度相同的竹筒,将竹筒鞘切去形成一个方柱(两根竹筒的部分相邻鞘被压扁),在头、中、尾用细铁丝扎紧。管的长度为13-19 cm,有五六个压孔(孔间距相同)。管子上端装有竹笛(前端削平,刻有簧舌朝上)。
演奏时口含双簧,用食、中指、无名指按压孔。范围c1-c2。音色清脆明亮,略带忧伤感。羌笛的声音常常给人一种虚幻而动人的感觉,羌族人常用它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经常播放的歌曲有《折柳诗》《思想乐》《沙龙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