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女人如花”?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唐代诗人李白微醺之时在牡丹花香中为杨贵妃写下这首诗句时,他可能不会想到,在接下去的一千多年间,牡丹会成为形容中国女人的一个典范,而正是从唐朝开始,人们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花语”来描绘中国女人的特质。
同样是在唐朝,另一位才子为后人留下了对于中国女人的直观追忆,这就是周昉和他的《簪花仕女图》,这副画是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画中仕女高高的发髻之上簪着不同的花朵,显得风姿卓约仪态万千,让现代的人们可以领略到唐朝女人的精致和从容,也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要穿越回到唐朝。
“仕女”原本是指官宦人家的女子,但历代画家会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仕女形象,此时的仕女已经化身为中国女性的美丽代表。
《簪花仕女图》中,从左到右,仕女头戴的花朵依次是:牡丹、海棠、荷花、蔷薇和芍药。画面左边第一位仕女,在画家周昉的眼中一定是最为尊贵的,她的体态衣着和神情动作,特别是她头上簪着的牡丹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唐朝,由于皇室的青睐,赞美牡丹的诗大量涌现,除了上面提到的李白用牡丹来赞美杨贵妃的《清平调》,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也是脍炙人口。牡丹,由此成为中国女人“高贵气质”的象征: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时至今日,文化的传承让人们看到一位端庄秀雅,气质高贵的女人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娇艳多姿的牡丹形象。
自古以来,中国排名第二的花,非“芍药”莫属。古人评花:牡丹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赞美芍药的诗句同样很多,如韩愈的《咏芍药》:“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芍药的姿娇色美,竟然让大学问家韩愈不能自持,他当时的狂喜之情,就算间隔千年也能感同身受。
芍药的花语绝对不只是娇艳,多情才是它的特质。古代男女交往,都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所以芍药还有一个别称叫“将离草”。“淡如芍香、柔美如玉”,作为中国传统的爱情之花,芍药不仅美丽,而且可以治病,这正是中国女人又一个重要特质,那就是“重情”:重感情,许爱情,惜友情。“知音世所稀”、“人生贵相知”,为了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和物,可以不计得失,全情投入,甚至倾囊相赠。这样的女人,你不该加倍珍惜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又是李白的诗句,在这位诗仙的印象中,荷花表现得如此清白,低调中显现出了高雅,用来表示中国女人坚贞、纯洁、无邪和清正的品质,一定最为合适。回到现代,当我们看到一位亭亭玉立、青春洋溢的脸上挂满自信的女人,我们会不会马上想起内在纯粹外表干净的荷花?
海棠,在古代文人你眼中是雅俗***赏的名花,被誉为“花中神仙”。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苏东坡要为之倾倒,曾写下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更是写下“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来形容海棠艳美高雅。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到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的海棠花,会不会立刻联想到一位淡定娴静的淑女,无论面对多少坎坷,她都能微笑着从容面对,永远保持着一颗追求卓越的心。
一句“你不懂女人”,让多少“好逑”的男子辗转反侧痛苦不堪,而一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更是让女人觉得自己都看不清女人。而之所以会产生“雾里看花”的错觉,其缘由正是来自于女人的千姿百态,而面对丰富多彩的女人,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花的语言让我们更懂中国女人。
或许我们没有李白或周昉的才情,但只要像他们一样对美好保持着旺盛的追求欲望,我们就有可能“真”懂中国女人。朋友们,你们还能找到更多描绘中国女人特质的“花语”吗?欢迎加入爱意满满“唐调”大家庭,和我们一起“珍爱花一样的自己”。#唐调真懂中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