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凯离开百度2年半造出两颗AI芯片落地三大场景是真的吗?
12月20日消息,今天嵌入式AI创企地平线发布其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征程”1.0处理器和“旭日”1.0处理器,面向智能驾驶和智能摄像头,并落地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商业三大场景。至此,历时两年半,地平线的“芯片梦”尘埃落定。
在会后的采访中,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表示,这两款芯片都是基于高斯架构,针对不同场景的两个封装,并在今年成功流片,而且走的是量产流片,但并没有表明具体的量产量。该芯片具备低功耗、高性能、低延迟三个特点,通过“芯片+算法”面向三大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此外,地平线的芯片架构演进更快,明年会推出伯努利架构的芯片。
地平线由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余凯于2015年7月创办,致力于面向B端提供完整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前不久地平线刚刚完成由英特尔领头的近亿美元A+轮融资,目前投资方包括英特尔、红杉资本、高瓴资本、晨兴资本、金沙江创投、创新工场等。
一、从算法出发 定义芯片
地平线做AI芯片这件事可以追溯到2015年5月,当余凯从百度离开时,就谈到创业要做“AI芯片”,主要面向智能驾驶和智能家居领域。
在发布AI芯片之前,余凯就抛出了一个问题,身为在软件行业有20多年背景的他,为什么要在2015年提出要跨界做芯片呢?
核心是提升效率。比如自动驾驶处理器对准确性、功耗、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堪称AI处理器的珠穆朗玛,只有将软硬件深度结合,才能更好的落地算法,实现乃至百倍的效率提升。
他引用了2003年图灵奖获得者Alan Kay的一句话,“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做自己的硬件”。乔布斯这么做了,谷歌也这么做了。
中国人工智能泰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张钹也提到,面向深度学习,面向算法做硬件(芯片)是硬件发展的新思路,用软件或算法来定义硬件,也是人工智能时代对芯片的要求。
2015年地平线成立之初,就提出打造人工智能芯片架构(BPU),今年年地平线第一代BPU成功流片,围绕“芯片+算法”提供嵌入式AI解决方案。
二、发布“征程”“旭日”两款AI处理器
地平线今天正式发布了基于高斯架构的第一代人工智能视觉芯片,推出“征程”、“旭日”两款AI处理器,其中“征程”1.0处理器面向智能驾驶,“旭日”1.0处理器面向智能摄像头。
“征程”1.0处理器具备同时对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线、交通标志牌、红绿灯等多类目标进行精准实时检测与识别的处理能力,应用在智能驾驶场景中。
“旭日”1.0处理器则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支持在前端实现大规模人脸检测跟踪、视频结构化,可应用于智能城市、智能商业等场景。
这两款处理器具有3个主要优势:其一是高性能,实时处理1080P@30帧,并对每帧中的200个目标进行检测、跟踪、识别;其二是低功耗,典型功耗在1.5W;其三是低延迟,延迟小于30毫秒。
相对于云端处理,将AI处理器落地终端设备,经过边缘学习的模块,能够促进模型不断提升自己,将错误率降低50%以上。
此外,地平线提供开放通用的工具链BPU Toolkit,实现灵活的软件编程和神经网络算法。并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模块化的软件系统应用Hobot SDK,满足特定的需求。
三、面向三大场景打造AI解决方案
如何将芯片落地场景才是关键。除了发布2款AI处理器外,地平线先还将其嵌入式视觉技术落地智能驾驶、智慧城市、 智能商业三大场景。
在智能驾驶场景中,地平线主要基于征程处理器提供后装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在低功耗的情况下,对行人、红绿灯、车辆等的监测。
地平线联合创始人&算法副总裁黄畅谈到,在智能驾驶场景中,关键是从图像中提起有用信息,排除冗余信息。地平线采用关注模型(Attention Engine)+认知模型(Cognition Engine)的数据处理流模式。前者选取重要信息,认知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种模式,算法的效果可提升10倍以上。
在智慧城市中,传统的视频处理面临服务器成本高,存储成本高的不足。而将处理器前置,就不需要那么多数据上传到云端,可以降低带宽,存储成本也下降。
通过Demo的形式,地平线现场展示了智慧城市下的大规模人脸识别,通过其前端抓拍系统,能够同时对200个目标进行检测跟踪识别。而这套高性能、低功耗大规模人脸抓拍智能摄像头解决方案应用的正是“旭日”处理器。
在智慧商业场景中, 地平线也展示了其Demo应用,通过商场中人、货、场的分析,对每一个顾客什么时间进入商场、关注、停留、消费等进行充分数据化,把商场数据信息进行建模,物理世界数据化,打造未来商业闭环。
结语:火热的AI芯片行业
近期,随着华为麒麟970芯片、苹果A11芯片、高通845芯片等的发布,推动着AI芯片不断走向火热,也使AI芯片、端智能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AI芯片的火热也催生了地平线、寒武纪、深鉴科技、启英泰伦等一批创业公司走向前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随着AI的发展,端侧智能的需求越来越多,将一些简单、实时、涉及隐私的需求放在本地去做计算,更加及时、稳定、安全的满足行业或用户的需求已是一种趋势。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围绕智能芯片产业已累计进行了近30篇重磅报道,AI芯片快速发展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一大助推引擎。
而各家的发展也使AI芯片呈现不同的路径,比如高通845芯片走的是一种相对“温和”的通用路线,深鉴科技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地平线此番发布的则属于ASIC专用芯片。
此次地平线推出的嵌入式视觉AI芯片以及解决方案再一次推动AI芯片,使更多的设备智能化,推进AI芯片在智能驾驶、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商业等场景的落地。
但是从落地场景来看仍是几个竞争激烈的场景,以智能摄像头的应用为例,主要一个就是安防领域,在这方面有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大华等,也有独角兽计算机视觉公司商汤科技、Face++等,包括芯片领域的深鉴科技等都在围绕摄像头等安防场景进行布局,竞争尤为激烈。
如何快速落地场景,如何发现更新的落地场景和商业模式,都是地平线接下来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