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写作文学假的
1. 什么是通讯文,通讯文怎么写
1.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 种新闻体裁.2.通讯格式 通讯没有固定的格式,通讯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基本上按时间、逻辑二者结合的顺序 安排结构。
3.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通讯除叙述外,还 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手段。
2. 通讯写作的要求是事实的什么和写作艺术通讯写作常识与技巧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
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
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通讯的主要特征有三点: (一) 容量大 前已提及,较之消息,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二)是样式多 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三)写法活 写法活具体又表现为结构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较消息更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其实并不准确。
首先,新闻性固然是通讯所具备的,但这与其它新闻报道体裁并无相异;其次,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之素质;再者,较之消息,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些,议论、抒情的运用略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
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一) 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二) 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
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三) 新闻小故事 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
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四) 特写 将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予以放大,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五) 大特写 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六) 集纳 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
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七) 侧记 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
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八) 巡礼 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主题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
“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
“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
“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
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
宏观分。
3. 什么是通讯文,通讯文怎么写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和形象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
在人物通讯写作中,既要表现出人物的“先进性”,又要让读者感受到所写人物的真实可信、实实在在,感觉到先进就在自己身边,学先进、赶先进不是鞭长莫及的事情,从而使先进人物与群众身边的同事保持一致性。 那么,人物通讯写作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拟一个好题目 常言说,看书先看皮儿,看报先看题儿,题好一半文。
可见好题目对于通讯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呢?笔者认为,根据所写人物的工作性质、先进事迹、性格特点、外貌和姓名等拟出来的适合“这一人物”的题目都是好题目。
这样拟定的题目如果单拿出来品评,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用于所写人物的通讯标题,却是最合适不过的,正所谓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笔者曾撰写过一篇计算机老师檀素芳的人物通讯,根据其工作性质,给这篇通讯拟了《复制奉献 粘贴成功》这样一个标题。
“复制”和“粘贴”是利用计算机编辑文档时常用的方式,檀素芳又是计算机老师,她为了给一届届的学生“粘贴”成功,无数次地“复制”着奉献。这篇通讯投到报社后,刊发时题目一字未改。
《华北石油报》编辑马晓锋是一制作标题的高手,笔者经他刊发的稿件,大多改动了题目,而这一次采用了原题。我想,可能是这个题目拟得比较好吧。
马编辑还撰写过一篇《贾校长的真本事》,说的是一学校姓贾的校长,带领广大教职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创建区域名校的事。该通讯题目从人物的姓氏着眼,形成了“真”与“贾”(假)的谐音对比,可谓一好题。
二、与人物的“娘家人”见见面 虽说撰写人物通讯前进行了采访,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材料,但成稿后,难免有些细节上的出入。细节虽小,但对表现通讯人物先进性的影响可不小。
为使内容更加真实,人物更加可信,把写好的人物通讯交给所写人物单位的领导、同事和本人先读一读,与所写人物的“娘家人”见见面,让他们作第一读者,把好投稿的最后一道关。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还以《复制奉献 粘贴成功》为例。这篇通讯写好后,笔者把稿件交给了檀老师的“娘家人”。
第二天,檀老师就提出,稿子把她的学历搞错了。檀老师从生产单位去学校当老师前就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我却写成了檀老师到学校后,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刻苦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
笔者还写过一篇题目为《与孩子们一起实现梦想》的人物通讯,说的是华北油田采一小学综合实践课老师刘彦英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科技实践活动,多个实践项目连续获由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综合实践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
笔者在文中写道:“为上好这门课,刘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该通讯交给“娘家人”看后,刘老师当即提出修改这句话,理由是“我的知识没那么渊博。”
后来,我把这句话改成了“她自学了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三、处理好人物与身边人的关系 “红花还需绿叶扶”,先进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广大职工群众的突出代表,与身边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人物通讯一定要把主人公与身边人的这种联系表现好,而不是把主人公与身边人对立起来。
有的人物通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为突出主人公的“先进性”,往往要写身边人的落后。 如:华北石油报2007年3月6日第三版《田新民:运输战线“老黄忠”》一文:70多岁的母亲心脏主动脉夹层,去年冬天心脏病发作休克,正值大队会战期间,他没有请假回老家,而是让家属回家看护了一个多月,母亲给他打电话:“你再不回家,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儿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任务又紧张繁重,不能回家亲自在母亲跟前尽孝,实属无奈之举。
作为年迈的母亲,想念儿子当在情理之中。想念至极,说句抱怨的话也能够理解。
但作为新闻报道,如果原原本本地把母亲说的话一字不落地写出来,就值得商榷了。让我们重读一下这位母亲的话,“你再不回家,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这样写,除了说明母亲自私外,能够更好地表现所要报道人物的“先进性”吗?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但新闻报道毕竟不是“实况录像”、“现场直播”,需要加工提炼,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因此,如果单纯为了突出报道人物的“先进性”,采取“厚此薄彼”的作法,结果却是顾此失彼。
四、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人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人物通讯要力求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把人物的精神追求揭示出来,才能使通讯血肉丰满,感情真挚,也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加可信。
去年教师节前夕,一处小学周晓娜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不由地使笔者想到了三年前,笔者曾写过的关于她的一篇人物通讯(题目是《追逐的脚步不停歇》)。
任教13年来,周晓娜被评为石油分局级骨干教师,多次在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先后获“岗位明星”、“学习成才标兵”、“优秀教师”、“优秀 *** 员”等光荣。
4. 怎么样写通讯文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 *** .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 与文学创作比,通讯的特征在于什么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它的表现形式较多,如一般通讯、特写、速写,还有访问记、侧记、记谈、札记、散记、巡礼、见闻等等,大体皆可以归入通讯一类。
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而文学创作则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也就是说,通讯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和时间性,是通讯独有的,而文学创作是可以虚构,可以由作者主观构思,甚至历史事件也可从作者主观的角度去演义.(如<;三国演义>;),而且基本也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作家可以用时一月、一年甚至十年,一生来创作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有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