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李刚是我爸?从哪得来的呢?
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李姓年轻男子却高喊“我爸是李刚!”
尽管网络消息来源真假不一, 但李刚儿子嚣张跋扈,趾高气昂的性格是真。“我爸是李刚,值得你拥有”!网友的“我爸是李刚”造句中很有现实讽刺意义。李启铭只念过两年专科,却进得了市电视台工作,也是公众的一大质疑点,想必抱着一流大学本科学历的学子,才能无量,工作却四处碰壁,为求简单岗位挤得头破血流,这个时代谁都想做“我爸是李刚”!谁都想大喊:“我爸是李刚”!来自社会底层次的呐喊,扭曲了热血青年对真理背驰而道的追求,反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贬值。
这些年来我们对大学教育缺陷越来越不能容忍。但在一个个学生逐渐习惯挟家庭权钱的余威在校园横行的时候,其他学生又该怎样去理解课堂里的那些教育呢?这些权力纵容下的“官二代”在自我扭曲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公序良俗致命一击。肇事者高喊的那句潜台词其实是———“我有权力撑腰,法律能奈我何?”这确实是对法律尊严的一种嘲讽。
“我校沉默”比“我爸李刚”更令人寒心。 高校是什么?那是思想的殿堂,那里充满着青春的激扬,荡漾着人性的张扬。别说是一所高校,就是任何一个组织,面对自己成员生命的无辜离去,都会发出一声呐喊。呐喊或许无用,但发出去最起码表明一种态度,最起码传递一种正义的力量,最起码能让生者感到一丝心灵的慰藉。然而现在,我们什么都没看到,看到的只是一张“提醒学生”的海报,只是一个禁止学生的“招呼”。良知,正义,伦理……到底去了哪里?难道一个学生,在校园里丧命,连她的母校发出一声道义的同情,也只能成为奢侈吗?逝者已逝,生者长哭,这是他们的母校吗,这是他们向往的充满大学精神的母校吗?校方碰到了事情,怎能像鸵鸟一样蜷缩起身体,不由得人不感慨,大学精神里难道也有明哲保身这一条?这恐怕不仅仅是权力的强势问题,从中恐怕更多让人看到大学精神的沦丧。
“我爸是李刚”,我校是沉默。谁都可以沉默,但被撞者的母校岂能沉默。每一所高校,都应该立志于自己神圣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引以为傲。大学本来就是教育场所,自身的行为应该起到示范作用。对追求理想崇尚正义的大学生而言,“我校沉默”的正气不振,比“我爸李刚”的邪气,更令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