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光明你就自己去造

? 李白在怀才不遇中愤懑感叹世道的不公,写出了《将进酒》,柳宗元在怀才不遇中寄情山水周游永州写出了《小石潭记》,范仲淹在怀才不遇中心忧天下当一个负责的地方官,写出了《岳阳楼记》。人生并不是处处都有光明,失败者是大多数,所以不必去感叹自己没有伯乐,也许你本就不是一匹千里马,你需要光明你就得自己去造。

一、在回归传统中恢复光明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比以前快了几倍,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快,快到我们忘记欣赏路边的风景,快到忘记回看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故事,快到我们对任何的事情都无知无觉,因此缺少了对生活的敏感,少了几分欣赏事物的人情味。这几天的课,凡是涉及到古典诗词老师几乎都在感叹传统文化的日渐流失,有时我自己也在感叹要是能回到那个诗词歌赋的时代该多好啊!每天都是山山水水、言情言志,但这样看起来就有些不思进取了。现在,我们也只能够在喧嚣中叹息祭奠那些留不住的远古文化。

听胡海义老师讲各种各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时,我就想到“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以前参加过一个乡村教师的培训,有很多培训师都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在城市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钢筋水泥穿插其中,节日的气氛、诗词意象全都淹没在车辆走过的滚滚烟尘中。在农村就不一样,夏天你能清楚的听见窗外的蛙鸣虫咝鸟叫,过年过节小孩儿串门鞭炮齐鸣,面对那些独特的自然现象你可以张口就来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停留在追忆过去,歌颂过去,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过去再美好也是留不住的,因为人类大脑自带删除功能,其实现代社会也是具有删除功能的。与其每日为流逝的东西而叹息,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如抓紧时间投身于传统文化的怀抱。

从自己做起,通过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找到其再次融入历史长河的方法,在闹市中做一名隐士。 从另一方面来讲,传统文化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有些融入骨子里的观念会通过遗传永不消失。比如,喝酒我们便会想到苦闷,看竹我们便会想到品格坚韧的人,遇秋我们便会想到“悲凉”一词。我时常觉得自己讲诗都是在讲考试内容,没能让学生体验到诗的美。也许就像胡老师说的那样,今天他给我们讲的内容都不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分数,但我们可以在分数之外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让学生听一听中国传统之美,或者在课堂中布置一些诗配画的活动。

二、在失败中寻找光明

? 在我参加的很多个培训中,那些培训师都是非常有名的非常成功的人,他们来这里就是带着一种“成功”的光环。向我们分享他的成功经验,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向我们分享他的失败经验。在这个都很功利的社会,网络上有太多的成功,好像失败就是一种很丢丑的事。那既然社会分层从来都是一个金字塔,失败者占大多数,为什么没有人来给我们讲一讲如何在失败中寻找光明呢? 或者说如何让我们“安于失败”保持身体健康呢?就像那些曾经受过不少挫折的诗人那样,即使面对很多的打压,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内心与现实得到一个调和,从而保持身体愉悦。

? 胡海义老师在课堂中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面对失败?”是啊,在课堂里成功教育太多了,失败教育却很少。其实失败比成功更重要,历史上的很多诗人都是因为他们起起落落坎坷的人生才造就了一篇篇千古绝唱。他们把失败时的心情所见所闻写下来,既可以记录时光又可以抒发胸中不平 ,是一个避免抑郁的好方法。当失败来临时,我们不应苦闷不应抱怨不应大哭乃至一蹶不振,我们应该和失败站在一起,去了解它,去感受在失败中我们的心路历程。如何做到这些呢?就是需要通过自己不断的记录,把这些写下来挖出来,掏空自己就会有一种放下一切的清爽之感。写着写着也许就能写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梳理事情脉络,找到时间节点,总结失败原因。李白之所以一生都不如意,是在于他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不想像李白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失败中评估自己,找准定位确定方向,重新出发寻找光明。

三、用行动去构建光明

在胡老师的课上,他提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后引出通过画给孩子讲诗。 这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方式,我记得以前在教《泊船瓜洲》时,我布置了一个诗配画的作业,让我惊讶的是有的孩子他不能口头告诉你诗的意思是什么,但他能够画出来,这也许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感,这是在刚教书的时候。现在我也很少做这样的活动,也许回去后我真的会在分数之外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在分析《使至塞上》时,老师讲了这首诗的构图美、层次美、色彩美、声响美,其中声响美让我迸发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我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器材,比如纸与纸的摩擦声可以是风的声音,学生轻轻的敲击桌面可以是蔬果落地的声音,学生模仿鸟叫虫鸣,全班***同创造一种诗的音乐,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诗的声响美。其实讲诗有很多种方法,有让学生表演模仿诗中了景物,也有让学生画画,还有让学生吟诵或唱诗甚至编故事。当然,这些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不一定对分数有什么帮助。只有尝试了,才能不断改进,让其适应现行的教育要求。

我之前看过夏昆老师写的一本《给孩子读唐诗》里面讲的是一个个的唐诗故事,其实讲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分析,今天刘惠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新的想法,他在课上教我们如何演讲而不是朗诵,他其中提到演讲要情感投入情景再现,要增强内容的画面感,虽然他没有明确的说如何来增强画面感,但在他指导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我突然悟出了一个这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让你的故事讲得更生动,那么你需要用细节来充满画面。讲到一个人时,可以通过衣服着装、神态、外貌、动作等方法扩充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在观众的心里就活了起来。 在讲诗的故事时,我们可以查阅各种典籍,充实诗中的内容,让诗活在学生的心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面,这样似乎比让他们盲目的背诵更有效果。 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是我在课上突然想到的一些点子,还是需要我回去真正的实践。

?

? 刘老师用“你心里光明了,舞台还会黑暗吗?”结束了这一次课,别让我想到了“如果你要光明,你就自己去造”。无论到怎样的境遇,都不要灰心丧气,无论如何焦虑也不要妄自菲薄,年轻的你只需要去做平整土地的事,八九月份自然会见分晓。在传统诗词中寻找力量,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用行动不断做调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