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

“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这是尼采为自己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书设的副标题。我理解尼采的意思是,一方面,这部书是写给全人类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将像《圣经》一样被阅读。”但另一方面,这部书却又是“不是知音莫与弹”,正如周国平所说:“尼采是为精神上高贵的人写作的,不是为社会小人物写作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晚期的代表作,在尼采的哲学研究和思想生活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被翻译、阅读、研究、讨论和争议得最多的尼采著作。当年的王国维和鲁迅,就非常推崇尼采的这部书,并深受其影响。不同的是,王国维侧重于哲学和学术方面,而鲁迅侧重的是社会和文学方面。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是引发自尼采书里第三部中的“因为这条道路——原是不存在的”这句话。

在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尼采当时的生活状况。尼采离开巴塞尔大学后,过着没有职业的漂泊生活。自己租了一间农舍,一人孤居,日常就用酒精炉煮一点简单的食物,长年累月无人说话沟通。贫穷、孤独、绝望,最终把他逼疯了。正是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尼采创作完成了这部作品。本书前三部出版后,只销售了百余册,最后第四部还是他自费印刷的,只印了四十册,仅在少数朋友中流传。就如尼采在书中第一部谈到写作时所说的一样:“一切写下来的东西当中,我只爱人们用自己的血写成的东西。用血写吧:而且你将体会到,血就是精神。”这部书是尼采用自己的心血写成的生命力作,文如其人。与尼采相恋五个月后分手的俄国美丽姑娘莎乐美这样说:“没有人像尼采那样,外在的精神作品与内在的生命图像如此完整地融为一体。”所以,当你真正打开尼采这部书,慢慢地认真阅读时,就会依稀听到,一只受伤的狮子在森林中的哀嚎;一位孕妇在分娩前的呻吟;一个被遗弃婴孩在深夜里的哭啼,断断续续,撕心裂肺,撼动天地。然而,却有太多精神上的聋子、瞎子和哑巴,他们对尼采这种来自灵魂的呐喊充耳不闻,熟视无睹,默不作声,越来越冷漠无情;越来越势利庸俗;越来越麻木不仁。听听尼采在书中是怎样说的:“从前精神就是上帝,然后精神变成了人,现在甚至变成群氓了。”这正是尼采“恨铁不成钢”的原因所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尼采这位“守夜者”就是要用自己的号角,唤醒久已沉睡的古老的东西。

我常常听到一些人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很难读懂。那当然,否则,尼采就不会把这部充满了叙事、反讽、双关、隐喻、暗示、象征、隐射、拟人、夸张等文艺手法,文风怪异野蛮,堪称哲学名著和文学经典的书,自称是“第五福音书”了(《圣经·新约》中有“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这不是尼采的自大,我认为他这部书最起码也够得上是一部“准《圣经》。”周国平又说道:“要和尼采发生***鸣,需要有高贵的灵魂,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能够成为他的知音的人是很少的。”如此说来,是否能读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书,便可以成为检测一个人灵魂高贵与否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