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海的其他
在改革开放、文艺复兴的春天里,这位草根艺术家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他在继承传统绍兴莲花落的基础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改掉了原来唱腔音调平、节奏慢、拖等一些缺点,吸收了评弹、越剧、绍剧的表演手法,创作了一批雅俗***赏的新剧目。胡兆海和他的绍兴莲花落,就这样红了!
一部《常青指路》,让绍兴莲花落第一次跨过长江,抵达京城。一部《三笑》,让人们改变了对绍兴莲花落只是“路头戏”的传统观念。还有不得不提的《回娘家》,1982年,胡兆海带着自己的这部得意之作赶赴苏州,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汇演(南方片),与各路高手“华山论剑”。这一次,他再次成为众星拱月的焦点人物,成功拿下了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也让绍兴莲花落红遍了大半个中国。因为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胡兆海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赴西南、西北十三个省市巡演。无论在大漠深处的新疆,还是在大山里头的青海,胡兆海的绍兴莲花落《回娘家》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热捧。他在台上唱,台下密密麻麻的是一排录音机。演出结束后,大家就拎着录音机,一边听着《回娘家》一边走回家。
1988年,胡兆海带着自己创作的《姑娘上门》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同样载誉而归。此后,他还创作了《血泪荡》、《一夜夫妻》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绍兴莲花落热潮。 “岁月不饶人,后来嗓子明显不行了。虽然还是有很多人请我去唱,报酬还不低,但我都推辞了,不能为了钱糊弄观众,糟蹋莲花落。”这是胡兆海对当年淡出江湖的解释。记者也与他多次接触后,也确实感觉到胡兆海是个奇人。他没有私家车,经常坐66路到柯桥上班,没有手机,联系上他非常困难。但他说,这是为了静心创作,不受干扰。
“一个曲种光靠一个人、两个人绝对是撑不下去的,必须要后继有人。”这是胡兆海最近重出江湖的最大动力。胡兆海一口地道的绍兴话,言语间也透着一股子绍兴莲花落的韵味。如今的他,再次当上了绍兴莲花落“领头羊”,他身为绍兴莲花落艺术团的团长,同时还将担任浙江省绍兴莲花落协会的会长。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兆海会变得非常忙。不过再忙再累也是快乐的,因为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让绍兴莲花落在“二次创业”中再创新的辉煌。“2008年绍兴莲花落将迎来百年华诞,到时大家肯定会看见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曲目,一台连着一台地登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