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古典音乐作品?

如果把误读理解为错误解读,那就必须说,解读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或者在另一个极端,误读时有发生。任何作品的产生,都意味着脱离了作者的初衷。古典音乐尤其重要。几乎每一次播放都是一种再创造,对于每一个听众来说,也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比如听巴伦博伊姆的肖邦op37no1,我觉得是一首很温柔的小夜曲,而鲁宾斯坦的版本很凝重。这些都是矫情的话。要说对原意的夸张和普遍的颠覆被误解,主要是因为它往往被乐评人、同行甚至作者本人不负责任地冠上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然后就万古长青了。比如贝多芬的《月光》,就是因为一个乐评人认为第一乐章很月光,从此这首奏鸣曲就被简称为《月光》。但其实名字只是一个顺口的,应该不会有什么误导,因为任何一个完全听进去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我第一次听到第三乐章的时候,我觉得这尼玛是在月光下战斗。对不起严肃点。总之,我认为贝多芬的第十四号奏鸣曲应该是钢琴这种乐器所能表达的最强烈、最燃烧、最绝望的爱。什么,你是说那个在海边小屋弹钢琴的盲女?只能说小学课本简直。相比之下,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俗称“革命”,就有点黑了。简单来说,斯大林执政时,肖斯塔科维奇的戏剧被指责为反革命(形式主义),于是萧劳深刻认错,创作了一部交响曲来取悦当局,成功重返乐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