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音乐网听不到

世界上三大音乐教学体系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生平简介:

原名:尼尔·雅克·达尔克罗兹。

瑞士音乐家和教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生于7月6日1865,死于7月6日1950。

达尔克罗兹的生命线:

达尔克罗兹音乐学习阶段(1865-1889)

出生于1865,父亲是手表销售员,母亲是音乐老师。1871岁开始学琴。1872岁开始写进行曲。1875岁的时候,我搬回了日内瓦。1881岁,16岁,进入一所中学读两年大学预科,期间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

1883,18岁,进入日内瓦大学,1884,19岁,来到巴黎学习戏剧,在法国剧院工作,同时学习音乐,1886,21岁,受邀到北非阿尔及尔,有机会接触阿拉伯音乐。22岁时,1887随父亲去了维也纳,通过了严格的考试,进入安东·布鲁克纳的作曲班。24岁1889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入福莱作曲班,师从著名作曲家德雷布。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阶段;

1892,27岁,完成学业后回到日内瓦音乐学院工作,教授音乐史、和声、高级视唱练耳等课程,也从事了大量的音乐创作活动。

28岁,1893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歌集,很多歌曲立刻被广泛传唱。

29岁1894出版视唱练耳教材《用音高练习》。

35岁时,1900提出了新的理论,后来演变为“身体节律教学法”。

1902 37岁,被迫辞职在日内瓦音乐学院。

40岁时,1905在瑞士音乐家协会的会议上第一次展示了她的教改成果。

1906岁41,出版了五部《达尔克罗兹身体节奏教学法》。

1910 45岁时,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他在赫雷劳建立了达尔克罗泽系统研究所。

从1910到1914,在德国、伦敦、巴黎、维也纳、纽约建立了身体律动学校。

1914年8月,49岁,因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断。回到日内瓦,第二年,达尔克罗兹学院在日内瓦成立。

1919——1930出版了多部身体节奏音乐教学、节奏、音乐与教育、身体节奏艺术与教育方面的书籍。

1950 85岁,卒于日内瓦。

1965 100岁时,瑞士人举行活动纪念达尔克罗兹诞生100周年,并建立了达尔克罗兹纪念馆。

达尔克罗兹的教育体系:

从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开始,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对“身体节奏”理论基础的构建,以即兴教学的引入为标志,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视唱练耳、身体律动、即兴教学)

身体节奏不同于艺术体操和舞蹈。他基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引。他以自己的身体为乐器,通过肢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持续时间的变化,然后将表达音乐所必须的元素“融化”到我们的身心中,发展声音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能够用我们的感官直接反映情绪,从而训练学生通过听觉获得轻松和谐的节奏感。

既然身体节奏是一种感受和再现所听到的音乐的身体运动,那么身体自然就变成了一种乐器:

音高-手势(或身体)在空间中的方向和位置。

声音强度-运动的强度(肌肉)

音色-身体不同部位的表现

时间价值-行动的延续

暂停-暂停

旋律-每个动作的连续性

对位——不同动作、不同方向的位置。

和弦——各种乐章的组合和叠加

短语-行动的段落

形式——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分布

身体节奏的教学过程是从听音乐或有节奏的声音开始的。让学生先听音乐,通过听和肢体动作引发动觉反应。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接触音乐的各种元素。因为有了身体动作的参与,音乐元素变成了看得见的身体活动,于是这些元素的作用就一一显现出来了。

身体节奏教学把一个人变成了一个能理解音乐要求,理解和表达音乐的乐器。通过这种人性化的乐器,展示音乐的核心元素,通过学习者内心的听觉和情感,强化艺术性。

有节奏姿势的身体动作分类:

原地活动和空间活动(或固定活动和移动活动)

1.原地动作:拍手、摇摆、摇晃、指挥、弯腰、转身、迈步、说话、唱歌。

2.空间运动:走,跑,跳,跳,跳,飞奔和滑行。

注意动作的整体性,按照准备、演奏、延续、恢复四个步骤进行练习。

身体节奏的教师必须具备即兴创作的能力。

他(她)的即兴音乐必须能训练、支配、指挥和促进儿童的动作。钢琴即兴演奏需要六个条件:(1)准确的听力;(2)发明唱歌和演奏旋律的能力;(3)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调式(变调)为旋律伴奏时,要协调一致。

(4)准确的视奏;(5)熟记多首儿歌、民歌等作为范例或有戏剧效果的曲调;(6)用音乐的声音再现幼儿的动作节奏,具备为幼儿即兴创作动作和音乐的能力。

体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1,所有的节奏都是动作。

2.所有的运动都是身体运动。

3.所有的运动都需要时间和空间。

4.在体育运动中,空间和时间通过将它们转化为外部节奏的物质进行重组。

5.儿童运动是纯体力运动,也是无意识运动。

6.身体的经验形成了意识。

7.物理手段的完善产生清晰有序的智能感知。

8.控制运动是为了培养节奏感心理。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教学法在柯达伊的兴起概述:

原名:柯达伊·佐尔坦,生于1882,卒于1967 (85岁)。他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

柯达伊的教育系统:

第一,教学顺序。

二、教学方法(1,首调点名法2,节奏读法3,字母谱4,手势运用5,固定音名唱法)。

第三,教材来源。

第四,教育理念。

柯达伊教学法的基础:歌唱。

柯达伊的教学目标:

1.培养社交能力和艺术天赋均衡发展的孩子。

2.孩子长大了,能有这样的音乐天赋。当他们看到乐谱时,他们能想到声音,当他们阅读和录制音乐时,他们想说话和写作。

第一,教学顺序

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尊重孩子能力发展的规律,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基于学科体系的教学,没有把课程的顺序和儿童音乐发展能力的特点结合起来,只是把教学内容按照看似合理的顺序组织起来,不利于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和发展。

柯达伊认为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几个特征;

1.儿歌要符合以下要求:不超过六个音,音程大二以上。小孩子很难准确地唱出半个音程。

2.对于孩子来说,下降音程比上升音程更容易学习,也就是说在初学者阶段,老师应该选择曲调下降的歌曲。

3.对于孩子来说,第三个音程比第二个音程更容易掌握,大音程比如第六、第八个音程更难学。

4.一项关于音域的研究表明,儿童最容易唱F以上的三度,即A音。

第二,教学方法

1,首调点名法。

2.节奏阅读。

3.字母谱。

4、手势的运用。

5、固定音名唱法。

手势的应用

1,手势的创造。

2、手势的基本形式。

3.手势的原理。

4.手势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教材的来源

1.儿童生活中的游戏、童谣、赞美诗。

2.民间音乐。

3.古典创作音乐,即著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

第四,教育哲学

1.音乐课程的核心地位。

2.声音是最好的乐器,在歌唱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材选择的重要作用。

4.对老师要求严格。

柯达伊教学思想概述;

采用的教学方法:首调点名法、节奏朗读法、字母和手势的应用。

选择民歌和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为教材。

强调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提倡用声音作为教学的乐器。

认为把音乐放在课程的核心位置,音乐教育对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传记:

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出生于慕尼黑一个艺术军人家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就对音乐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奥尔夫的音乐经历;

1,幼儿时期接受的艺术教育。

2.青春期的音乐剧活动。

3.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时期。

4.冈特学校时期。

5.回到音乐喜剧创作时期。

6.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化。

“原创音乐”的概念;

奥尔夫在他的书中

“原始音乐绝不是纯音乐,它与动作、舞蹈和语言紧密结合;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

传统音乐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差异:

1.传统音乐:倾向于专业化、技能化、技术化的教育指南,侧重于单纯以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习音乐的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体性、个性和创造性。

2.奥尔夫音乐:以人为本,重视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学习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这是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

“原创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是通过融合音乐、动作、舞蹈、语言、游戏、创作等进行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将音乐融入内心,从而达到音乐与心灵的沟通。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性格,促进幻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树立自信心。那么这种情感上的刺激和体验,以及各种能力的获得,就不是外在的知识灌输和技术训练,而是通过亲身参与,自发的、自然的、无形的获得。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

1,崇尚全面。

2.注重即兴发挥和创造力。

3.强调实用性。

4.强调本土化。

5.为了所有人。

1,崇尚全面

这里的全面再次体现了他“原生态”的音乐理念。所谓综合性,就是音乐教育的形式应该是集音乐、舞蹈、语言于一体的整体艺术。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的本能欲望,通过语言、歌唱(包括演奏乐器)、舞蹈等形式自然流露出来。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本来的处境,也是最贴近人类内心的。学生只有通过原创的唱、走、动、说的综合艺术,才能找到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从而打动人心。

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中,要让孩子在唱歌、演奏的同时,结合阅读、舞蹈、动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同时,这种综合性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能力(音色识别、旋律记忆、乐器演奏、曲式认知等。),还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2.注重即兴发挥和创造力。

孩子的人生经历没有受到太多社会影响的塑造,即兴创作是一种自然的天性,是一种辐射灵魂的本能反应。因此,奥尔夫强调要积极引导孩子在音乐中发挥这种天生的创造力。看到一个画面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表达出来,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发挥。在没有乐器的时候,他们可以用手、脚、筷子和报纸代替音乐来演奏,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在乐器上的创造力。

因此,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封闭的“规则”。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鼓励和启发人们创造和安排自己。不建议给孩子灌输他们有的东西。但是通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强调实用性。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教育是“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参与其中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因此,他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个人的音乐活动,实现联想、想象、情感感受等审美情感和心理体验。真正做到音乐与心的对应与沟通。

4.强调本土化。

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主张从学生熟悉的语言、文化、艺术等本土化环境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取材。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使音乐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奥尔夫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被广泛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奥尔夫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尊重各种文化形式的存在。

5,对所有人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不仅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所有人的。每个人都应该接受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方法适合每个人。

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应用: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从背诵开始

动作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组合动作

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应用——器乐教学

(1)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大贡献。语言是每个人出生后学习的第一个也是必须的能力。用语言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从儿童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同时,奥尔夫倡导基于本土文化的音乐教育,将民族和本土文化即“母语文化”融入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中语言的内容和方法;

1.从词语和名称看韵律背诵教学。

例子:王,晶晶,王,晶晶。

2、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教学的练习。

3.儿歌童谣节奏背诵练习。

儿歌和童谣的例子: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如果你不能下来,打电话给奶奶。如果奶奶不来,叽叽喳喳,趴下。

带着小尾巴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寻找它们的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里?”,“来了,来了,我来了。”一只大青蛙来了。

一只蚂蚁来搬大米,但是他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大米,晃来晃去。三只蚂蚁来搬运大米,轻轻地把它抬进洞里。

手拿一个花杯,喝一口清水,抬头,闭上嘴,咕噜一声把水吐出来。

动作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组合动作。

行动教学的目的:

1,身心均衡发展。

2.培养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3.发展创造力。

4、节奏训练。

5.发展乐感基础教育。

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应用--器乐教学。

奥尔夫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第一类:没有固定音高系列的打击乐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击乐器。

第二类:有音高的乐器一般是从乐器的原材料和音色特征来分类的。这里主要指乐器。

1,打击乐器:

(1)皮革类:鼓类。常用的,如铃鼓、手鼓、小鼓、大小鼓、军鼓、架子鼓、排鼓、定音鼓等。

乐器特点:由于一般的鼓都是用皮革包裹在有共鸣体的鼓上制成,最大的特点就是共鸣音强,音量大,声音低沉浑厚,与低音相同,在强有力的节拍中给人以稳定感。

(2)木:用竹木制成,如单响鼓、双响鼓、蛙箱(响板)、梆子(木棍)、木鱼等。

乐器特点:声音清脆、明亮、短促、不连续,颗粒感强。因此,在教学中,往往采用节奏复杂、速度较快的节奏型作为“旋律部分”,节奏清晰干净。

(3)金属:用铜等金属制成。如三角铁、铃、锣、钹(单面、双面)等。

乐器特点:音长,声音明亮,穿透力强。锣和钹声音大,合奏时要小心。它们通常被用作特色乐器。三角铁和铃儿响叮当在课堂上应用广泛,但音量普遍较小,不宜用于强拍。由于余音绕梁,粒子不清,很难打出音符多、速度快的节奏,以免混在声音里。

(4)散音:这类乐器主要是根据发音特点来命名的,如金属铃、Sist(由许多小铁片摇动而成)、铃鼓(另一种用法是摇动鼓使其环上的小铁片拨浪鼓)、各种竹、木(现为塑料、椰壳)制的沙锤等。

乐器特点:音量小,声音分细,演奏节奏时很难控制,所以一般不适合强拍子和快而复杂的节奏类型,但由于其音长由抖音控制,适合演奏长音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感受音长的打击乐器。

2.乐器

钟琴,金属竖琴,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