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中国流行的说唱音乐形式如下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主要形式有:陶珍、鼓词、朱功调、唱赚、叫卖等。
陶珍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是一种流行于农村的说唱艺术。其歌词通俗易懂,多为七言律诗。乐曲分两句重复,伴奏乐器以琵琶和鼓为主。
鼓词流行于宋代,是一种散文诗和曲调交替重复的体裁。歌唱是主要的风格。由于最初的形式是由鼓伴奏,然后由丝竹音乐伴奏,所以它的音乐很简单,只用一个曲调重复。
诸宫调是在变文和焦芳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说唱为主,配以琵琶等乐器的几套不同宫调的歌曲而得名。
唱法,最早的唱法形式是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首歌组成一套歌。它的早期形式是缠令和缠达,是歌舞结合的形式。逐步发展,吸收多种民间音乐,形成演唱收入。
自宋元以来,游走于城乡之间贩卖日用品和儿童玩具的货郎,一路上敲锣打鼓,唱着物品的名称招徕顾客,唱腔不断加工定型。
扩展数据
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的说唱音乐历史悠久,萌芽于周朝。它可以追溯到荀子的《程响篇》,汉代乐府诗中的《尚墨桑》、《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词》,也可以说是说唱的早期形式。
汉代出土的“说书俑”生动地展现了汉代的说书形象。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在中国隋唐时期,以庙堂中的“改笔”为标志。到了宋元时期,说唱音乐进一步发展,达到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说唱音乐达到了顶峰。
宋元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步发展,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集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市民的音乐生活提供了基础,也为说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宋元时期,镇上的瓦子勾栏为说唱歌手提供了一个特殊而固定的表演场所。“书友会”的流行和文人参与歌本的编撰,使说唱音乐达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