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欣赏[猫]
这部剧不得不提的特点是他们的舞台理念。整个剧场就是一个舞台,零距离接触不仅仅是到观众面前,演员们会走到观众的各个角落,包括中间休息,他们会爬进大厅,与观众融为一体。
说实话,在看《猫》之前,我还没有接触过百老汇式的音乐剧表演。出于好奇和这部剧之前的名气,千真彻底研究了一下。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被这部音乐剧的表达方式和演员们精妙的表演所感动。
之前之所以不想接触舞台剧,是因为觉得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很“假”。作为观众,我想看一些接近现实的东西,但是音乐剧的“演技”很重,对于看惯了动漫/漫画和电影的我来说,不是我理想的观看对象。直到看了《猫》,我才开始对这部剧感兴趣。也许你会说我目光短浅,或者我在跟风,但如果你一起听我说,你会发现猫真的很神奇...
很多人说,看《猫》的时候,不要指望看懂剧情,多关注演员的表演和里面的音乐。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些人的目的可能和我不一样。毕竟这是音乐剧而不是演唱会。于是抱着看剧情的想法开始看...
因为看的是1998的官方视频版,所以一开始并不是很激动(一部电影的开头我总是很激动= = &;线;& amp线;& amp线;)随着开场曲响起,慢慢被带到了这个只属于猫的世界...于是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个很棒的特点——在《猫》中几乎没有对白情节,而是所有的歌曲主导了整个故事= =于是我想起了之前别人说过的那句话,“不要指望理解剧情,更要关注演员的表演和里面的音乐。”Khan = =b也许正是这种表达方式也是魔幻而真实的,演员也是含蓄的。
其实这部音乐剧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说每年一次杰里科猫聚会,首领选出一只杰里科猫,这只猫就会获得重生的机会。于是在场的猫们用音乐和舞蹈自荐,希望能被选中。最后,一只从一开始就被大家唾弃的老猫,用一首《回忆》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于是大家一致推荐她或许能获得这次重生的机会。
基本上全剧没有什么复杂的关系和精彩的内容,以这几只猫的介绍音乐为主。那么什么能让它成为经典呢?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需要经常通过对方的言行来了解一个人,Cat也是如此。Cat中的每一个角色(或者每一只猫= = &;线;& amp线;& amp线;)有自己的特点,迷人、勇敢、狡猾、善良...而这些都体现在《猫》的音乐中,再加上演员们精妙的表演,一只活生生的猫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当然,光有这些零散的介绍是不够的,所以整部剧都会是零散的。但在《猫》的整个表演过程中,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一瞬间的统一,之前零散的介绍一下子统一到了这个“猫”的环境中。正是这支精美的笔,让整部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节奏穿插的也很好,轻松紧张的气氛也能抓住观众的视觉神经。
其实看完整部剧我会对自己笑,因为前半段主角“格里斯·贝拉”(被唾弃的老猫)出场的时候,我根本没意识到她是主角= =b因为介绍很短,而且是简短介绍后欢快的一幕,很容易忘记她,这正好反映了她当时的情况(这是特别安排的T-T)。从下半场开始,她的发挥显然非常重要。两次出现都起到了提醒和转折的作用。最后一次记忆响起,很有启发,也是全剧的高潮。作为观众,我完全被感动了。经典!不是经典!!
既然说到记忆,当然要说说这首歌的背景。“与其他《猫》歌不同,《回忆》并不是根据已有诗词写成的,也没有其他诗词可以套用。纳恩请了三个词人写回忆,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歌词。当时,直到首演前几天,纳恩才回到自己在乡下的别墅,决定自己写《回忆》的歌词。他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重读艾略特的诗,借用了《风夜狂想曲》和《迷人的猫格里扎贝拉》的线索,不仅写出了感人的回忆,也让整部《猫》的主题更加清晰。一只迷人的猫Grizabella成了猫的情感出口。在《回忆》中,她表达了她在外面世界的苦难,她永远失去的幸福和美好的日子,以及她对回家的渴望。这首难忘的歌就这样诞生了。”(来自“中研国际网站”)
因为看的是1998的官方视频版,所以这首《记忆》还是原唱“伊莲·佩姬”唱的。得知这首曲子是两个人用同样的经典演绎唱出来的后,我在网上翻了翻,听了听,还是觉得没有原唱的有味道。虽然很多人说《芭芭拉》是经典,但我总觉得《芭芭拉》只是唱得好,让人感动,并没有体现出当时这只猫的性格和特点。《伊莲·佩奇》是两者的结合,《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的功力真的不是盖的~ ~哈哈~ ~我想很多朋友只是从这首歌里得到了《猫》,一首曾经170人演奏的曲子大概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