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音乐是什么?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用音乐叙事的方式完美表达了古今著名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技法在这首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扣人心弦的旋律让听者无不为之兴奋和激动。?

音乐从战争的准备阶段(从营地到队伍)开始,节奏由慢到快逐渐加大,用琵琶模拟鼓声,雄浑壮阔;然后是一段打击乐,在这段音乐中,所有的手指都用来演奏模拟的喇叭声音。那么阵型,排序等等都是古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真正精彩激烈的是战斗部分(从伏击战到九里山大战):伏击战展现了楚军重兵伏击和围攻的场面,紧接着是鸡鸣山的小规模战斗,九里山大战是全曲的高潮。

运用琵琶高超而复杂的扭转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马嘶、刀剑拍击、马哭、呐喊等等,惊心动魄。中间一根长长的琵琶轮模拟笛声,隐隐约约透露出项羽战败的消息。

最后的结局(项羽败到最后):项羽自杀,刘邦大获全胜,乐极生悲。整首歌气势磅礴,充满了金戈铁马令人心寒的声音。

流通概况

现存资料中,记载最早的《十面埋伏》琵琶谱是《花秋萍琵琶谱》(初版1819,全称《南北派琵琶谱真传》)和《居士林琵琶谱》(居士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人,简称居士林谱)。其次是《谈草集》(1842抄本)、陈琵琶谱、琵琶谱(初版1895,全称《南北十三大曲派新琵琶谱》,简称《李谱》);

然后是《瀛洲古调》(1916)、《养正轩琵琶谱》(初版1926)、《王玉婷琵琶谱》。上述琵琶曲谱中,有居士林的《琵琶曲谱》、陈的《琵琶曲谱》、瀛洲古调等。

《十面》简称《华琵琶谱》和《杨琵琶谱》。有的改名为淮阴平楚,如李芳远的《琵琶谱》、《王玉婷的《琵琶谱》(改名淮阴平楚后,书名上加了“十面埋伏”字样)。

《十面埋伏》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记谱和表演。清末“十面埋伏”有无锡派、平湖派、崇明派、浦东派、王派等不同的表演和传记。其中,无锡派以华氏谱为基础,平湖派以李氏谱为基础,崇明派以瀛洲古调为基础,浦东派以居士林谱和杨谱为基础,王派与浦东派同宗而兼收并蓄。

但70年代以后,音乐多采用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演奏乐谱。刘德海的成绩有两个版本:1976的成绩更短;1982在部分段落进行了整理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