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天后江蕙 谢金燕为什么不来大陆发展
台语音乐来中国难发展,而且谢金燕也因车祸影响,身体的部分关节一直无法自如活动。
江蕙少年出名,但是成名后也一直保持温柔、体谅、善良的形象,向社会传递正面的价值。
她在艺术上一直进取,没有停步,早期的作品呼应台湾当时苦情的社会气氛,多以伤心情歌为主,后来一路拓展题材,亲情、社会都入歌,牢牢抓住几代人的心弦,音乐风格也从早期的闽南语歌谣到加入R&B、探戈等元素,并且能做到每次尝试都恰到好处(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就算听不懂歌词,也能听出是在唱人们受伤的感情,唱出了“人生最浓缩的苦、最纯洁的爱”(纽西兰雕刻家费尔评) 。
江蕙在歌坛了不起的地方是能与不同的人合作,把本土歌曲带往新方向(吴念真评);最大的贡献是跟着时代走,为“台语”歌注入新元素,让“台语”歌听起来时尚清新,再难的歌都能诠释好,用很淡的语气唱“台语”歌,没有一丝江湖味,这很难得(陈子鸿评);
帮“台语”流行音乐创造了新局面,让“台语”歌曲从夜市走到国际级殿堂(陈镇川评) ;不仅是近代闽南语流行音乐的进化史,也成功塑造了台湾女性典范。
扩展资料:
台湾闽南语歌曲源在西岸,流在东岸。当然,厦台闽南语歌曲的交流是双向的。?
当厦门的歌仔册流传到台湾时,台北的光明社、周协隆书店、黄涂活版所、礼乐印刷所,新竹的竹林书局、兴新出版社,台中的文林出版社、瑞成书局、秀明堂,嘉义的捷发汉书部、玉珍书局、林子活版所,台南的云龙堂,高雄的三成堂等,均主动与厦门承接,翻印歌仔册,有的还供不应求。
1933年到1937年,是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
1933年发行的《望春风》算是最早流行的闽南歌,那个时期是闽南语歌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出现了很多创作闽南歌的音乐人,多半抒发的是一种孤寂的情绪。
《望春风》灵感来自于《西厢记》,词作者李临秋勾勒了一幅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画卷,描绘的是闺中待嫁少女的复杂心情,加上采用中国传统五阶音调的作曲,一时风靡两岸。数十年来,这首歌也被很多人翻唱过,其中以邓丽君和陶喆的版本最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