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有哪些?
四合院因其规模不同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
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
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可谓"深宅大院"。
根据日照的情况,四面的房子以座北朝南为最好,所以,北京是四合院的正房,东西两侧称东西厢房,与北房相对的南房称为倒座房。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后罩房有时建成二层楼房,称为后罩楼。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联接沟通。
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联接沟通。
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多以材料本身颜色为主,青砖灰瓦,玉阶丹楹,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
北京的四合院分大、中、小三种规格。
大四合院:正房是前廊后厦,后边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有的花墙子在垂花门两旁,镶上两三个漏窗。
圆月亮门儿将正房与厢房相隔,可经过道去往后院,有的有过厅,可以穿行。
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与红斗方字相衬托,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
南房有穿山游廊,是以山墙开门,接起来的走廊。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清朝时的那王府(在金鱼胡同)和恭王府(什刹海西街)等几个是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壮观气派,还带花园。
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
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是单开门,所谓"三正两耳"。
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在山墙开门)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个可以通后院过道儿。
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都是砖地,不存水。院墙的正中间有一个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砖砌的或木制的影壁,以防外院人一眼就看见里院。有的在院里摆几盆花,摆个大鱼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凉。
老北京人说:天棚、鱼缸、石榴树。这是四合院夏天的亮丽风景。
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
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
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全套房子,讲究的是磨砖对缝,黄松木架,风火双檐,屋里是方砖地,窗明几净。除鹿顶、耳房、车房外,都是上支下摘的窗户。所谓"上支、下摘"就是上边的是两扇糊着高丽纸的窗户,外边的一扇,可以用两根细铁棍儿支起来。夏天,里面的那扇窗户,换上冷布用以通风。到了冬天,外边的那一扇就不支了,挡风避寒。下边的一扇窗户,是整扇儿的大玻璃。外边另有一扇护窗板,晚上把它挂上,早晨再摘下来。
解放初期,北京大部分居民都住这种房子,解放后,四合院便分给几户人一起住用。现在北京人口逐年递增,高楼大厦层出不穷,这种房子是越来越少了......
小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也叫正房)三间,屋里有隔断。东西厢房个两间,南房(也叫倒座)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
一家子两三辈儿人,住个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长辈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辈住厢房,南房作客厅后书房。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路,通到东西南北房搭理屋门,屋门前都有台阶儿。
街门都是东南方,很少在正南方开门,因为庙门都是立在南方的正中,全是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其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