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晚年的音乐反映了什么?
历经数年创作危机,贝多芬后期作品体现了大师深邃的哲学思考,以及在严酷的封建禁锢下,为“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其音乐在前两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
《第九交响曲》(完成于1823)深刻地反映了贝多芬晚期的思想。那时候他很压抑,生活贫困,已经在创作中沉默了好几年。他在抑郁中反复琢磨酝酿,最终不顾黑暗的现实和政治形势,毅然写出了这部波澜壮阔的作品,大胆表达了对封建复辟的否定和批判。他采用了一首从青年时代就深受首席音乐家喜爱的诗歌《欢乐颂》,并且为了明确讴歌这首诗所象征的崇高理想,在作品的最后乐章直接采用了合唱和独唱,这在音乐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经过精心设计,他用极不寻常的结构形式,逐渐将诗歌的核心思想推向高潮。这部作品和他之前的风格不同,更内敛,也更坚定。在技法上,第二乐章的谐谑曲三部曲的第一部分展开为完整的奏鸣曲式,第四乐章类似于清唱剧。它还结合了变奏曲、回旋曲和奏鸣曲的分段曲原则,体现了混合曲式结构的原则。在这个乐章的介绍中,七个D小调音符同时演奏,实际上预示着现代音乐块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