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诺夫和声技法在传统观念基础上的创新】流行音乐的和声技法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和拉赫曼尼诺夫(1873――1943)生活在一个作曲技法大突破大创新的时代。《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一起54年)被视为传统和声的巅峰之作,瓦格纳将传统和声推向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斯特拉文斯基的《祭春》(1913)和勋伯格的《月光下的皮埃特罗》(1913)试图抛弃传统和声,另起炉灶。直到20世纪30年代,勋伯格及其弟子伯杰和魏博恩才建立了成熟的十二音体系理论。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特征建立在传统与现代的探索阶段。传统和谐与现代和谐孰优孰劣。长期以来,作曲家们在实际创作中做出了不同的诠释,但拉赫玛尼诺夫介于两者之间

研究传统与现代和谐的特征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1890年至1916年间创作的40首声乐作品的分析,总结出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时期的和声特征。

首先,和声技法植根于传统的大小调体系

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仍然是基于传统的大小调体系。运用立体重叠和弦,获得饱满和谐的音响效果。依靠大小音系统中的功能逻辑和自然音的倾向获得音乐发展的动力。但其和声并不是教条地、僵化地、盲目地套用功能和声,而是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色彩和声,极大地拓展了音响素材,极大地增强了和声的表现力和和弦的张力。他在作品中仍然强调T、S、D作为功能支柱的重要性,强调D、d D、SD对T、D、S的支撑作用。

上面的例子;和声具有明显的传统和声特征。前三节和声级数T-DD-K46-D7-T的发展可以算是最经典的传统和声词汇了。第四至第七小节DTⅲ-5tsvⅱ7-Sⅱ9-D的连续四度升调,体现了和声中四降五降的传统和弦进行习惯。因此,这一系列的和声级数在拉赫玛尼诺夫对和声的运用中表现出了简单严谨的传统和声特征。

二、现代和声技法的探索与应用

拉赫玛尼诺夫对现代和声的运用很有讲究。他的作品不是冗长怪诞的音栈,也不是不合逻辑、突兀错落的和弦,而是在严密的逻辑框架下对色彩声音的探索。

1对彩色和弦的探索和对丰富音频素材的挖掘。

所谓半音和弦,就是不同于传统和声的三重重叠的三和弦和七和弦,比如各种附加和弦、替代和弦、空五和弦、触和弦等等。彩色和弦的声音更加丰富,无论是和弦结构还是和弦进行都更加丰富多彩。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使用的彩色和弦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超重叠和弦和复合和弦

高重叠和弦是在传统三和弦和七和弦的基础上向上叠加三次的和弦。各种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都是高重叠和弦。如D13以D7为基础,叠加13度e,形成高重叠和弦。复合和弦是在一个功能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功能的和弦。例如,一个属和弦叠加在主和弦上。上例中,第三小节中的和弦是在S ⅱ的基础上叠加TSVl形成的复合和弦,第四小节是S和t形成的复合和弦。..

(2)非三重重叠弦

拉赫玛尼诺夫对非三度重叠和弦的选择和运用也非常谨慎,多用于由通过音和其他声部组成的非三度和弦,或由和弦和旋律音组成的非三度和弦。

上述诸要素中,第一小节中的F和bF与其他音以通音的形式构成非三和弦,第二小节中的和弦为加和弦。

2调性对比与调性碎片化

传统和声的调式中心论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而现代作曲技法中的无调性和普适性理论则无情地否定了这一“永恒”的规律。拉赫玛尼诺夫作品对调性逻辑的探索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调性对比和调性碎片化是他探索调性逻辑的显著特点。

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个小节中改变一次调性,形成以小节为单位的调性对比,每个调性都保持着距离关系的特点。这种连续的音调变换构成了类似于现代和声技法的音调片段。

第三,传统和谐与现代和谐的结合

拉赫玛尼诺夫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决心革新传统和声技法,努力探索新的和弦结构,探索新的音响效果。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和谐语言体系。

1递进关系中的变调系统

拉赫玛尼诺夫非常重视和声的顺利进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部分是保持的,另一部分是类似于调式进行的流畅的线条进展。这个过程让音乐更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在上面的例子中,在旋律部分和不动的低音部分之外,中间部分的线条以一个半音的步长逐渐下降,使得和声进行得非常流畅,并赋予了和声色彩的变化。这种手法是拉赫玛尼诺夫典型的和声处理方法。

2和谐是功能性和色彩并重。

传统的功能性处理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但各种色彩处理方法的应用为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增色不少。在他的和声思想中,不仅考虑了和声级数的功能序列,而且色彩和功能性同样重要,使和声的功能和色彩完美结合。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和弦的结构和声音的张力,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拓展了和声语言。

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语言丰富多彩,效果显著,其融合传统与现代之长,努力拓展和声表现力的和声思维值得借鉴。同样,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也为我们发展民族和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