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林有哪些易发病拜托了各位 谢谢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南方省 区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具有生长快、易成活、 材性好等特点,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 有广泛的用途。福建是杉木的主要产区,杉木栽 培面积达157万hm ,居全国前列。随着杉木人 工林面积的增加和纯林化程度的提高,杉木的 病害种类增多,危害日益严重并造成损失,影响 了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1 杉术病害危害的现状和特点 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环境条件适于微生物的滋生繁衍,病原菌种类繁多,寄主为 杉木的病原菌就有数十种之多.杉木缩顶病、杉 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等对我省杉木造 成严重危害,其中杉木缩顶病已列入“九五”目 标管理的主要森林病虫害之列。在杉木侵染性 病害大面积流行的同时,一些地区由于立地条 件和土壤因素,杉木生理性病害也大面积发生, 严重影响杉木的正常生长。 1.1 苗木和幼林受害严重,成林受害较轻从 捂建分布的杉术病害看,大多数病害发生在苗 期和出圃栽培后的幼林期,7年生以上的杉木 林受害较轻 苗木和幼林木质化程度低.生长势 弱,主、侧芽和嫩枝梢、针叶易受病原菌的侵染 而发病。 1.2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并在局部地区流行成 灾 随着杉木人工林面积的增加,树种单一的 纯杉木林为病原菌提供了大面积的寄主,加上 有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杉木病害大面积流行 并逐年增加,其中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 病等在一些地区严重发生并引起大片杉木枯 死。1997年全省杉木病害面积2.73万hm , 1998年全省杉木炭疽病发生3.48万hm。,杉 木细菌性叶枯病发生O.23万hm ,仅杉木炭疽 病的发生面积一项,就大于1 997年全省杉木病 害面积。 1.3 分布范围广 福建省杉木病害分布不局 限于某个地区,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 等病害在垒省范围内普遍发生,杉木半穿刺线 虫病在全省36个县(市)有分布。同一林分有多 种病害发生,同一地区尤其是南平、三明、龙岩 等杉木主要栽培区同时有多种病害流行。 1.4 发生流行与经营状况有关抚育管理好、 经营水平高、林内卫生状况良好的杉木林,由于 能及时清理林内的枯枝落叶和其它带病组织, 减少了侵染来源,有效地切断了病原的传播途 径,减少了病害的发生。而经营不善、林内通风 透气差、郁闭度高、病组织多的圃地、杉木林,病 原菌基数大、寄主多,流行侵染的条件适宜,容 易发生病害。 2 杉木病害种类、症状殛分布 2.1 侵染性病害 2.1.1 枝干病害 (1)杉木炭疽病 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有性阶段 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 et S.。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4月初 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7月 初病情发展基本停止。通常在枝梢顶芽以下约 10cm 的针叶发病,以后病部不断扩展,使整个 针叶变褐枯死,并延及幼茎,致整个枝梢枯死。南平、三明、龙岩、漳州等地(市)有分布。 (2)杉木缩顶病病原菌主要是拟盘多毛 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i。病菌以菌丝在病组 织内越冬。该病一年出现多次侵染现象,有多个 发病高峰期。4月中旬发病,6月中旬、8月初、9 月中旬为发病高峰,l1月停止发展。受害后主 芽、侧芽枯死,枝条丛生,主梢顶端萎缩,严重影 响杉木生长。该病在闽西北的永安、大田、邵武、 政和、延平等地及福州的一些县、市有分布。 (3)杉木溃疡病病原菌为杉葡萄座腔菌 Botr3u~sphaeria cunninghamiae(Huang)。病菌 以菌丝在寄主组织内越冬。该病3~4月份开始 发病,5~6月份形成发病高峰,8~9月份病情 减缓。危害杉木枝干.受害后出现梭形病斑,皮 层肿大隆起,后期病斑连生汇台,使叶部变黄、 枯萎,造成枝干死亡。在闽西长汀、上杭、闽南漳 州的各县、同安区及闽东的一些县(市)有分布。 (4)杉木顶枯病 病原菌为Pestalotipsis 4piculatus(Huang)Huang。病菌以菌丝体或分 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该病于5月下旬开始 发病,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9月 份以后病情减缓。危害当年苗木或9年生 下 杉木幼林,受害后杉木的主梢枯黄,影响高生 长,严重者整株枯死。在垒省各地有分布.尤其 在沙县、尤溪、光泽、上杭等县发生较严重。 (5)杉木枝萎病病原菌为Botryosy CUrt— inghamiae Huang。病菌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 冬。4月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高峰期,7月 后病情发展减缓。多危害一年生的幼嫩枝条 枝 干受害后出现棱形病斑.皮层肿大、隆起、腐烂, 严重者病斑连生汇合,造成枝干或整株死亡 在 闽西北的漳平、长汀、邵武及闽南的漳浦、华安 等县(市)有分布。 (6)杉木丛枝病 病原为类菌原体 (MLO)。发病规律不详,可通过嫁接或红蜘蛛 传播。主要危害新梢,受害后病株新梢生长缓 慢,病梢下部萌生不正常新芽形成丛枝,病树矮 生,不成材。在尤溪、建宁等县(市)分布。 2.1.2 叶部病害 (7)杉木叶枯病 病原菌为杉叶散斑壳Lophoder~nium ”c Hdf 州Dark。病菌以菌丝体 和(或)子囊盘在病叶上越冬,该病一般于3~4 月开始发病,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8月以后病情发展减缓。危害杉木幼林和成林, 受害后杉木生长缓慢,种子产量和品质降低,感 病严重者,顶梢以下枝条上的叶子全部枯死。在 杉木人工林和苗圃中均有发生。 (8)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原菌为杉木假 单孢杆菌Peseudornonas syringae pv.cunning— hamiae Nanjing He et Goto。病菌在寄主枝叶 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上旬达到高峰, 7月后病情发展基本停止。病菌从针叶伤口处 侵染并引起发病,针叶发黄甚至整株枯死,严重 影响杉木的生长。在杉木栽培区均有分布。 (9)杉木赤枯病 病原菌为白井盘多毛孢 菌Pestalotia shiraiana。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 子盘在病组织内越冬。该病于5~8月气温较高 时达到发病高峰。病菌从杉木针叶的伤口或气 孔侵人,产生淡黄色斑点,渐变为红褐色,后扩 展到全针叶,呈枯褐色,最后顶部枯死或整株枯 死。分布于闽西北地区各县(市)。 2.1.3 根部病害 (1O)杉木立枯病该病的病原菌较多,主 要有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茄腐皮镰 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0l1., 均属土壤习居菌,以休眠体越冬。危害不足一年 生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受害后幼苗干枯。在闽 北的松溪、政和等县(市)的苗圃中有分布。 (11)杉木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主要为南 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花生根结 线虫(M.d Hdr )和爪畦根结线虫(M.Jaw~n一 。)。以二龄幼虫或卵在土壤中或未成熟雌虫 在寄主根内越冬,以二龄幼虫和雌成虫危害杉 木的根部,受害后根部形成瘤,生长缓慢,严重 者整株枯死。在闽西北、闽东的一些苗圃有分 布。 (12)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为半穿 刺线虫Tylenchulus SeTriipenetrans。该线虫在福 建一年发生10代,25~40天完成1代,以卵囊 和幼虫在根部或根际土壤中越冬。虫口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受害后人工林根系发育明显 受阻,须根短小,局部肿大.皮层腐烂,杉木生长 严重衰退,出现枯死 该病分布范围广,在全省 36个县(市)有分布。 2.2 非侵染性病害 (13)杉木黄化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早期嫩 叶及嫩茎变黄,后出现不规则形淡褐色花斑,严 重时全株叶变黄,生长缓慢,后期枯叶从冠下向 上、由冠里向外逐渐由绿变黄,后变为黄褐色, 经3~5年后,大部分主、侧根腐烂,最后整株黄 化枯死。主要原因是未能适地适树;土壤营养贫 乏,尤其是缺少钾元素;土壤酸碱度不适应,杉 木最适pH 值在4.5~6.5之间;土壤含水量过 低或过高,过低得不到足够的水份,过高则根系 腐烂黄化;经营粗放等。全省杉木的栽培区均有 分布。 (14)杉木巨芽病(又称大头病) 症状主要 表现为顶、侧梢头的芽变大,有时有白色树脂从 芽中溢出。顶、侧梢节间缩短、变粗,颜色溉变棕 红色,叶型变小。顶芽枯死后,侧芽萌发,仍可重 复症状,使树冠顶部呈多头状,杉木高生长严重 受抑。主要发生于幼树和苗木,尤以苗木为重, 并在苗圃中成片发生,与缺硼有关。在我省闽西 北的尤溪、建宁、永安、沙县等有分布。 3 主要防治措施 (1)选好种子和周地; (2)严格产地检疫制 度,禁止带病种子^圃和带病苗木出周造林; (3)遵循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大力提倡营造针 阔混交林,避免在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风口 处营造杉木林;(4)加强营林措施,加强苗圃和 幼林的抚育管理,提高苗木和林分质量,增强幼 林的生长势; (5)根据不同的病害特点,在发病 高峰期选择适当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消毒等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