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电影有什么关系?150字

音乐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营造特定的氛围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加深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的重复画面内容,而是在细节上为影片营造背景氛围。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在电影中被大量使用。因为用的多,所以经常被笼统对待,缺乏个性,不够优雅,经常超重,所以被评论家诟病。如果能克服这些缺点,提高背景氛围音乐的品味,那么这种氛围音乐就能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起到重要作用。这类音乐的功能可以包括渲染环境的氛围、时代的气息、地方的色彩、民族的特色。1.渲染环境音乐可以为整部电影渲染一个大致的环境氛围。如上海电影制片厂1983出品的故事片《城南旧事》(吴导演,作曲)。它通过小女孩英子所看到的人和事,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林从这些往事的回忆中所产生的“离我而去”的惆怅之情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因此,电影导演吴规定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是“轻悲重相思”。作曲家吕其明根据这一总基调,选择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校歌《告别》作为本片的主旋律,并运用了非常规的配器,仅有的几件颇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如弦乐乐队、包笙等,用非常凝练的音乐语言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忧郁的告别之感。这种情绪化的音乐在片头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影片中间也有所流露。在影片的结尾,更加激烈;英子的父亲已经去世,她和母亲、哥哥一起去给父亲上坟。马松,一个从小抚养她长大的朴实的农村妇女,也离开了他们回到农村。英子和妈妈哥哥坐在车里,在地黄叶子满满的秋天告别了马松...这张图的背景音乐是在一个弦乐乐队的帮助下演奏《告别》这首歌。这轻柔稀疏的音乐恰到好处。吕其明因为成功为这部电影配乐,获得了1983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音乐也可以为电影的局部渲染营造氛围。在一部电影中,有时一个场景表现了人物的一种情感;或喜、乐,或苦、悲,或紧张、恐慌,或轻松、愉快等等;有时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会营造出一种特定环境的氛围:嘈杂或寂静,繁华或压抑,庄严或活泼热情等。,而这个时候往往很少或者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的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中人物的某些情绪得到进一步强调,环境氛围得到进一步渲染,从而达到加深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当然,这种音乐的使用要准确、适度。比如电影《红高粱》中,在棍窗花里,酿造作坊老板、麻风病人李大头死后,九儿(巩俐饰)带领伙计们将老老板用过的东西焚烧掩埋,甚至三次将红高粱酒洒在地上消毒除火。九儿还重新粉刷了房子,更换了床上用品。此时,穿着红色外套的九儿在新窗纸上贴了一张新窗纸,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喜悦,仿佛这次真的成了新娘。伴随这幅画的音乐是一首柔美含蓄的唢呐歌,为这一幕渲染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再比如,电影《红高粱》里,抬着轿子的队伍经过青杀口的时候,气氛很恐怖。刚刚为轿子疯狂的轿夫们此时都停了下来,全都低头屏息,踮着脚尖沿着长满野高粱的小路前行。我听到一个画外音说:“我家18号要去李坡。不知道从哪年开始,这个地方长了几百亩高粱,也没人收。老家的人都说这是野高粱,还说经常闹鬼。”画外音后的音乐只用了小锣、低音锣等打击乐器的两三声,非常生动准确地营造出了毛骨悚然的气氛。作曲家赵继平创作的这首曲子,渲染了环境的气氛,真是弥足珍贵,言简意赅。它消除了一些电影过于臃肿和笨重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