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欣赏如何选择好的音乐作品
第一,要看音乐本身的特点。
有较强的思想艺术水平。音乐没有国界。具有以情感人,通过情感表达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孩子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欢幻想,所以生动多变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孩子的情感暴露和情调音乐不仅能唤起孩子内心的情感,还能让他们不受控制地手舞足蹈。因此,为儿童选择的音乐作品必须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鲜明的风格,这样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形象和情感才会被儿童所喜爱、理解和接受,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它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适合儿童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中外优秀儿歌、歌曲改编的器乐、专为儿童创作的简易器乐、专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片段。可见,儿童音乐欣赏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既有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的作品,也有反映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形式上有歌曲、器乐等不同形式。从风格上来说,包括进行曲、摇篮曲、华尔兹等。,还收录了中外优秀作品和不同时代的优秀民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艺术美的音乐欣赏作品,可以开阔孩子的艺术视野,丰富孩子的音乐欣赏知识和经验。
结构要整齐。在为儿童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还要考虑作品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一般来说,形式简单、结构整齐、篇幅适中的音乐作品更适合儿童欣赏。在挑选作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优秀的中外名著,或者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在结构或篇幅上有时很难达到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作品和儿童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提炼,选取作品中较为常见的段落或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进行提炼,以达到或接近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比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之舞》原来的结构是“入门A-B-A-B-A”。经过老师们的思考和摘抄,作品被压缩成一个简单的“导论A-B-A”三部曲结构,既尊重了作品本身,又符合教育要求。二、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班儿童音乐作品精选。3-4岁的小班幼儿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对音乐的理解非常有限。他们往往对“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心甘情愿地、自发地去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听”是儿童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可以为小班儿童选择更多的听力材料,为今后的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比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孩子走路》,让孩子了解睡觉、起床、走路、听打雷、看天气、刮风、下大雨、跑回家等一系列活动。用不同的声音在音乐中变化,让孩子可以表演,创造性地表演。同时,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结构简单、形象生动、篇幅较短的音乐元素供他们欣赏。如音乐《小兔子跳》以欢快的跳跃声和优美的快节奏旋律,展现了小兔子跳跃的画面;《《熊家餐馆》吹响号角》通过低沉缓慢的音乐表现展现了熊的迷人形象。小燕子动作舒缓、优美、流畅,让孩子觉得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等等。小班的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但他们会去欣赏音乐,用身体去模仿,创造性地表达,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为以后欣赏更丰富、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做铺垫。
中产阶级儿童音乐作品精选。4-5岁时,儿童欣赏音乐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分辨声音的不同变化,表现为听音能力、感受能力、听音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这时,他们可以感受到一些主题不同、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和音乐。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乐句和段落重复的音乐作品,比如一些AB结构的音乐作品,一些简单的ABA结构的三声部作品。
与小班儿童相比,中产阶级儿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的能力在不断发展,表达音乐创造力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用外在的行动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和情节丰富的音乐作品给孩子欣赏,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文学、美术绘画、节奏运动、舞蹈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大班儿童音乐作品精选。大班的孩子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上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能够感受和分辨更复杂的音乐作品,能够分辨作品在结构、意境、风格上的细微差异,同时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大胆想象。因此,教师在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可以选择比较著名的、优秀的中外音乐,以及器乐、儿童音乐剧、哑剧等。专门为孩子打造的,比如《四只小天鹅之舞》《梦想》《彼得与狼》《牧羊人的短笛》。第三,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是儿童感受、表达、创造的前提。因此,在给孩子选择音乐作品时,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善于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中,让孩子联系现实生活,用行动去想象和表达。当孩子有了亲身体验,就能有表达音乐的欲望。比如音乐作品《勤劳的人和懒惰的人》,讲的是厨房的工作,这是孩子们熟悉的。结合孩子的现实生活和“娃娃屋”的体验,为鉴赏活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教师在活动中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可以调动每个孩子参与欣赏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联想和感受: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洗菜选菜,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切菜,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做饭,等等。渐渐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音乐,同时将日常工作与相应的音乐形象结合起来,达到了真正享受音乐的目的。
不难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对一些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经常会随便哼上几句。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成人流行音乐也可以作为儿童音乐欣赏的题材,但教师需要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经过仔细的思考、推敲、提炼和升华,对作品进行筛选和过滤。比如前段时间非常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就特别受小朋友喜欢。从而使歌曲中的成人歌词能够被儿童理解,使歌曲中描写爱情的感情转化为友谊的感情,使升华后的作品更适合儿童欣赏,更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克服“流行音乐不适合儿童欣赏”的误区。四、紧密联系主题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目前,主题教学活动在各级幼儿园广泛开展。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和探索某个主题。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也可以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主题背景下,选择典型作品欣赏。例如,在大班以“中国佤族”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活动中,孩子们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蒙古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参观了“内蒙古风情园”后,对探索蒙古族的兴趣更加浓厚。美丽的草原,热闹的那达慕大会,激烈的赛马比赛,都是他们最近关注的话题。所以,结合主题活动的经历和孩子对赛马的兴趣,我们选择了《赛马》这首具有典型蒙古族风情的二胡独奏。通过欣赏作品,孩子们可以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和表现力,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蒙古族人民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这样,单一的儿童音乐欣赏活动就紧密地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实现了点面结合。
每一件鉴赏作品都是用声音编织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聆听,带着情感体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