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家人物介绍(2)
霍桑
霍桑,N.(Nathaniel Hawthorme 1804-1864) TOP
小说家。1804年7月4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的世家。他的祖辈中有人曾参与请教徒迫害异端的事件,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3名法官之一。这段历史对霍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霍桑的父亲是一名船长,在他4岁时去世。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博多因学院,同学中有诗人朗费罗与后来当选为总统的皮尔斯等。1825年大学毕业,回到塞勒姆镇,从事写作。曾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1828)和几十个短篇作品,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渐得到重视和好评。霍桑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
1836年和1846年霍桑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血腥掠夺。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1852)以布鲁克农场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改良的尝试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狂热的改革者的厌恶。皮尔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后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1860年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继续写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后留下4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朗费罗
朗费罗,H.W.(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TOP
诗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等佳篇而为人称道。《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
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这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长诗,写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 种植 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从1843年起,朗费罗夫妇在幽静的克雷吉别墅中度过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于1872年完成。
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歌谣、叙事诗和诗剧。他的诗歌在美国广为传诵,在欧洲受到赞赏,被译成20余种文字;20世纪以来,他的诗名急剧下降,其地位变化之大,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惠蒂埃
惠蒂埃,J.G.(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3) TOP
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黑弗里尔镇。自幼务农,曾在一专科学校肄业一年,但读书甚多,深受英国文学尤其是苏格兰诗人彭斯的影响;1831年出版的诗文集《新英格兰的传说》,描写新英格兰农村淳朴的生活和历史传说,便表现了这种影响。1849年出版散文作品《玛格利特?史密斯 日记 片段》,以清新的笔法描绘了早期新英格兰的生活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从1833年起,惠蒂埃在废奴主义者威廉?加里逊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废奴运动,编辑报纸,撰写社论和小册子,同时写诗号召废除蓄奴制。诗集《在废奴问题进展过程中写的诗》(1838)和《自由的声音》(1846),揭露了奴隶主的暴行和黑奴悲惨的命运。他的诗歌有强烈的战斗性,反映了美国废奴斗争中的重大事件,有如一部废奴运动的编年史。
惠蒂埃的诗集《劳工之歌》(1850),以不加雕琢的语言讴歌美国早期的渔民、农民、鞋匠、伐 木工 人的劳动。他的另一些诗歌则对社会暴力表示抗议,对被压迫的下层人民寄以同情。1859年左右,惠蒂埃又转而描写新英格兰农村的生活和景色,出版了诗集《包罗万象》(1856)、《家乡民谣》(1860)等。他的著名的长诗《 大雪 封门》(1866)曾被评论家誉为“一部优美的新英格兰田园诗”。
爱伦?坡
爱伦?坡,E.(Edgar Allen Poe 1809-1849) TOP
诗人、小说家、批评家。1809年1月19日生于波士顿。父母在他幼年时先后死去。1811年他由弗吉尼亚里士满商人约翰?爱伦收养,随爱伦夫妇去英国。回里士满后,进入弗吉尼亚大学肄业一年。曾参加美国陆军,被选送至西点军校。1831年因故被军校开除,在巴尔的摩、里士满、纽约与费城等地写稿,曾在《南方文学使者》《伯顿绅士杂志》参与编辑工作。1835年与表妹维吉尼亚?克莱姆结婚;1847年妻子病故,此后精神日益失常。1849年10月7日死于巴尔的摩。
爱伦?坡的诗集有《帖木儿》(1827)、《艾尔?阿拉夫》(1829)、《诗集》(1831),诗中大多是古怪、奇特、病态的形象。他强调写忧郁的情绪,著名的《乌鸦》(1845)一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也颇有影响。他大约写了70篇短篇小说,收在《述异集》(1840)中。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前者包括《厄舍古厦的倒塌》《红色死亡假面舞》《莉盖亚》《黑猫》《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等;后者如《莫格街谋杀案》《被窃的信件》《马里?罗盖特的秘密》《你是那人》《金甲虫》等。《莉盖亚》被认为是他最好的小说。爱伦?坡在西方还被认为是侦探小说的鼻祖,他的上述这类小说对西方侦探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爱伦?坡的文学批评论著有《创作哲学》(1846)、《诗歌原理》(1850)等。
斯托
斯托,H.B.(Harriet Beecher Stowe 1811-1896) TOP
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牧师。1832年她随父迁往辛辛那提市,担任教员。这座城市与南部蓄奴州仅一河之隔,她的一家积极参与援助逃亡奴隶的活动。她对黑人奴隶的遭遇十分同情,对奴隶制深恶痛绝。1836年与卡尔文?埃利斯?斯托教授结婚。1850年随夫迁至缅因州:她写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揭露了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的残暴和黑奴的痛苦。小说赞扬了伊莱扎夫妇所代表的黑人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解放而作的斗争,同时也推崇汤姆所体现的逆来顺受的____博爱宽恕精神。小说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反奴隶制的斗争,但也遭到奴隶主的诋毁。1856年她发表了根据黑奴起义领袖德雷德?司各特的 事迹 写成的长篇小说《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
梭罗
梭罗,H.D.(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TOP
作家、思想家。生长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父亲是小业主。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梭罗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写成。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里马克河上划船漂游,写成《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1849),发挥了他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见解。他的代表作《沃尔登,或林中生活》(1854)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沃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挥然一体。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罗的 文章 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