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朱晓玫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

个人觉得在华人钢琴家来说,是惊艳的存在了。有趣的地方不少,比如和蔼而富于诗情的Aria,比如飞快的Var5,后面高速进行的乐句中强调了几个响亮的和弦,营造出很潇洒的气场,比如Var16欲擒故纵的节奏变化,幽默而又富于氛围感。整体上比较浪漫,会听到一些挥洒淋漓的畅快和超脱。你联想成东方式的诗化感受也好理解成她个人的东西也好,总之是有识别度的,不至于像@索迪 同学说的那么常规化。这种感受不会流于滥情和散漫,没有丢失细节和复调层次上的精致合理,能比较地道地融合在那个巴洛克的话语环境里,这就已经非常优秀非常了不起了。

用rubato本身也不至于大惊小怪。Hewitt的Var13婉转如即兴,Tureck的Var25优美如诗,未见因此不权威了。其实现在这些演绎多少都会引入rubato,尤其慢板的g小调Var25,大都不会太过一板一眼。朱晓玫的演奏应该说已经给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控制感。

哥德堡本身丰富而不艰深,给了演奏者很大的诠释空间,所以有意思的好版本才能如此层出不穷。晓玫婆婆弹的partitas听起来有点柔弱善感,那种鳞次栉比的复调趣味不太够,但弹哥德堡就不会让人这么想。

跟古尔德的演绎,还是没有太多可比性。首先古尔德的触键是跟所有人都不一样,大量断奏极大突出了他音符清晰和均匀的特点,在声部展现上有极强的支撑感。乐句解读人各不同,难以尽述。

btw朱晓玫Mandala版国内买不到碟,可以考虑用电驴下无损听。混响是有点大,走得快的地方可能显得触键不那么明晰。题目里live的视频质量实在不好,我没有听下去。和录音室版的演绎风格差别很大。

今天刚听完现场,感觉到她的细腻,流畅和娴熟。而我想说的是,在其他钢琴家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天然的掌控力,说来也正常,与钢琴为伴这么多年,这种熟悉的掌控力不足为怪。并且从这种气场中会生成一种光芒,让你觉得他是耀眼的。而朱晓玫没有,她坐在钢琴边,还是那个普通的妇女,穿着棕色褂子,黑裤子,围一条红围巾,她并没有在掌控这个乐器的感觉,她把自己都献给了它,是那种一滴水溶于大海的感觉,没有一丝的不和谐,只是为这个曲子增加了更多魅力,她本身不会牵扯过多视线,让人专注在手指翻飞与音乐中。这种忘我与不自知让人更加动容,她仿佛在说她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