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制动捕获全过程,这一次火星之旅有哪些看点?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制动,发动机工作约15分钟后,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 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此次任务?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成功开启环绕火星模式。

此次火星之旅有四大看点:

1、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旅行:

(1)去火星旅行,不是说走就能走的。火星之旅动辄需要高达70km/s的逃逸速度,而目前人类的运载火箭所能提供的最大逃逸速度仅为15km/s左右。

(2)为了尽量节省能量,我们通常选择霍曼转移的方式来实现地球至火星转移,这需要等待地球与火星公转到特定的相对位置时发射火星探测器。地球的公转周期约365.26天,火星的公转周期约687.99天,因此地火的交会周期为约778天(即约26个月),也就是说地球与火星每隔26个月才会再次出现一次可通过霍曼转移实现轨道交会的机会,我们称之为?发射窗口?(每次窗口约持续20天)。根据2020年的发射窗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完成了地球至火星的转移轨迹设计,为咱们的探测器量身定做一条通往火星的星际高速公路。

2、离不开的转移轨迹设计:?Pork-Chop?,即?猪排?。?猪排?是设计师们在进行行星际探测轨道设计时,针对不同发射日期与到达日期,绘制所需要发射能量的等高线图,这张等高线图酷似两块猪排,?Pork-Chop?由此在业内叫开。

为了尽可能让火星探测器多带点仪器设备,对火星一次看个够,轨道设计师们需要找到一条最省能量的地火转移轨迹。在?猪排?图上选定的日期作为初值,可以采用微分修正等数学方法,在一定精度的火星探测轨道动力学模型中经过迭代计算,便可以得到用于飞行任务使用的地火转移轨道设计结果了。

饱餐美味的炸猪排后,设计师就准备带着咱们的火星探测器沿着这条地火高速公路出发了。

3、必须一次成功的?太空刹车? :

(1)升空后,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将以近10万千米/小时(约30Km/s)的速度沿着地火高速公路向前飞行。以如此高的速度,探测器也需要经过约7个月的长途奔波才能到达火星,这时探测器需要完成关键的捕获制动控制。

(2)火星环绕器将启动其配备的发动机进行推力减速,将速度降低至能够被火星引力捕获,成为一颗环绕火星的卫星,否则探测器将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公转。

(3)在关键的刹车段,研制团队设计了相当靠谱的刹车方案,不仅可以准确判断是否降至目标速度,在发动机推力减速控制的过程中,还可以全自主的对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实时判断,并自主更新刹车参数及相应的控制算法,确保可靠、精准完成刹车。

4、精准与可靠兼顾的高难度?跳水? :在无形的火星引力之手牵引下,经过几个月的详细观察与调整后,环绕器将实施火星之旅的另一项关键动作?器器分离。

在约3个小时内,环绕器需要变轨到危险的撞击火星轨道,建立并保持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所需要的姿态。在预定分离时刻,环绕器与着陆器必须完成分离,经过安全距离飘飞过程后,环绕器需要迅速完成推力加速,以回到安全的环绕火星轨道。环绕器犹如一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正在完成一次空中高难度的翻腾和时间精准的入水。

入水?太早难以保证着陆器进入精度,?入水?太晚则会造成环绕器撞击火星的风险。入水前的空中翻腾,每一时刻环绕器的姿态旋转都伴随其自身速度的变化,入水时的角度和时刻更是要做到丝毫不差,而这组超级动作还需要在没有地面实时测控支持的情况下由环绕器全自主完成。

设计师们仔细考量分离过程的潜在风险,设计了从姿态测量、速度计算、推力输出等各因素出现故障情况下的自主处置预案,使得环绕器在部分推力器或敏感器失效等情况下,既能保证环绕器与着陆器实现准确分离,又能保证分离后环绕器安全返回环火轨道。这场精妙绝伦的高难度?跳水?,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