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世后,他5岁的幼子为何称呼曹丕为阿翁?
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比较有名的儿子就那么几个,也为人所熟悉,比如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为了保护曹操,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结果被张绣手下杀死,再比如曹操与卞夫人一起生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三人,曹丕文武双全,曹植文采出众,曹彰武力过人,还有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曹冲,历史上留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
如果问你曹操最小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估计很多人说不出来,曹操最小的儿子叫曹干,也叫曹良,根据史书的记载来推测,生于公元215年,这一年曹操已经60岁,已经是花甲之年了,5年后曹操就去世了,这一年曹干才5岁。
《魏略》: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根据《魏略》的记载,大概能看出曹干的生世,曹干5岁的时候,曹操去世了,留下遗令对太子曹丕说道:这个儿子3岁丧母,5岁丧父,多劳累你照顾了,太子曹丕于是对曹干非常好,比其他的弟弟都要好。
当时的曹良年龄比较小,可能不太懂事,经常称呼曹丕为阿翁,曹丕对曹干说道:我是你的兄长,不是你的阿翁。
阿翁是祖父或者父亲的尊称,从这里来看,曹干是把曹丕当成父亲了,当时曹丕已经33岁了,曹丕的长子曹睿都已经16岁了,曹干的年龄比曹睿都要小11岁,在三国时期经常会出现这种辈分高年龄小的例子,比如荀彧和荀攸是叔侄,荀攸年龄比荀彧大了6岁,但是荀攸就得喊荀彧叔叔,没办法,谁叫荀彧辈分高呢。
但是,年龄归年龄,辈分是辈分,曹干从辈分上讲就是曹丕的弟弟,那么曹干为何要称呼曹丕为阿翁呢?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长兄如父的观念。
孟子《跬道》:良驹识主,长兄若父。
这话的意思是:好马会自己识出主人,长兄就跟父亲一样。言外之意就是说长兄在父亲去世后,要承担起教育和抚养幼小弟弟的责任。
关于长兄如父还有一个典故,讲的是北宋名臣包拯的故事,相传包拯的母亲与他的嫂子同时怀孕,母亲生下包拯,认为包拯长得又黑又丑,就把包拯送给嫂子送掉,但是包拯的嫂子不舍得,就把包拯与自己的儿子一起抚养长大,包拯长大后,就把嫂子当母亲,把大哥当父亲,于是这个典故就流传下来。
曹操去世后,曹丕就是长兄,曹操有25个儿子,除去早逝的,曹丕也还有十几个弟弟,曹丕不仅仅是长兄,还是曹氏这一族的族长,于公于私,曹丕都应该教育和抚养自己的十几弟弟,不仅仅是曹干一人,只是曹干年龄最小,才5岁,曹操不放心,所以在自己的遗令中说了出来。
所以曹干才会叫曹丕阿翁,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已经能够分辨出自己的父亲是谁,这肯定是有人让曹干这么叫的,因为长兄如父的观念,曹丕无法拒绝,即使曹干不叫,曹丕也仍然要教育和抚养自己年幼的弟弟。
2、真情流露的亲情。
由于影视剧和一些不靠谱的书籍记载,很多人认为曹丕是一个厚黑、冷酷、迫害自己兄弟的人,比如著名的《七步诗》,讲述的是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杀死自己的亲弟弟曹植,《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这本八卦杂志,其真实性是不可靠的。
曹丕如果真的想害曹植,借口何其多,何必在朝堂之上、大庭方众之下逼迫曹操植呢?要知道曹丕好歹是一国之君,他不用在乎名声的吗?朝廷之上逼死自己的亲兄弟,载入史册是会被后人唾骂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虽然曹植与曹丕有过太子之位的竞争,那只不过是身份决定的,曹丕已经赢得了太子之位,并且成功改朝换代做了皇帝,他有防范曹植的手段与行为,但没有加害曹植的行为,而且曹丕还比曹植先去世,如果曹丕真的担心曹植,为何不在自己去世之前杀了曹植,永除后患呢?
这只能说明曹丕被人黑化了,他虽然有一点防备自己的亲兄弟,但没有加害的心,曹丕这个人虽然有点冷酷,但毕竟还是有兄弟之情的,曹丕在去世的前一年,南征孙权归来时,曾经到曹植的封地看望他,与曹植叙叙亲情,并且增加曹植的食邑,这就是曹丕的真情流露。
当时5岁的曹干也就是一个刚刚知道点事情的小孩子,不是很懂事,但能分清自己的亲人,知道自己父亲去世后,曹干明显要亲近自己的亲人,可是他的亲生父亲和亲生母亲都去世了,他能够依靠的只有养母王昭仪和自己的哥哥们,而曹丕是长兄,对于曹干来说,更是可以依靠的长辈一样,所以曹干真情流露,叫曹丕为阿翁。
3、明哲保身的聪明。
曹操在世时,所有儿子就是曹操管教,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都失去了父亲,都需要自己寻找将来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从古到今一直就有攀强弃弱的风俗,为了自己的前途与将来会更好,寻找一个有自己有帮助的靠山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曹干叫曹丕为阿翁的本意就是寻找曹丕的支持,曹丕是曹操的继承人,不仅继承了曹操的爵位与官职,而且后来还成为曹魏帝国的开国之君,依附于曹丕是一件有前途的事,相信并不仅仅只有曹干一个人想要依附曹丕,曹丕的所有弟弟,只要没有矛盾的,都会依附曹丕,想要谋个爵位或者一官半职的,都会寻求曹丕的帮助,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曹干叫曹丕为阿翁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