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的,除了岁月,还有自己

这句话一出,多少人看到此,不由得潸然泪下。这大概是世上最凄美的情话,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的,除了岁月,还有自己。留下的,仅是一场空欢喜。

《半生缘》原名《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其创作历时十八年,是她创作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小说以讲述顾曼桢与沈世均感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三十年代灯红酒绿的旧上海,曼桢对 社会 封建思想的默默反抗和曼璐逐渐失去自我到堕落成“魔”的过程。

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传统 社会 中年轻人的爱情及生存状态,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轻人,无论是家境富庶,还是生活窘迫,其生活都不能随其心,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

小说将人物自身的内在因素与时代、家庭和 社会 环境等外在因素糅合,以此揭示了盘根错节的人物悲剧根源。为之嗟叹,为之惋惜。乱世里这几对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与悲凉。 内心的苦楚看似轻描淡写,却又挥之不去,终将伴随一生。

《半生缘》就是一部揭示了 社会 和人性的作品,警醒女性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和 社会 价值,并以自己的行动来挣得 社会 的尊重和认同。同时歌颂和赞扬新时代的女性,批判旧 社会 男女不平等,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现象。

①以倒叙作为对往事的追忆为引子,奠定整个文本淡漠凄凉的基调

典型的倒叙式开头,以往事的追忆为引子,着力营造一种旧时碟的气氛,把读者带入“许多年前”,成为故事的焦点。 先埋下一个明显的扣子,然后给你展示挤扣子的过程。把故事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情绪的宣泄远远先于情节的跌宕起伏。 叙述人的语调倾注着对人生成年后的感叹,抑或成年人对曾经高于生命的爱情的戏谑调侃,从而给小说蒙上一层淡漠凄凉的基调。按照叙事学的观点,时间的距离感容易使文本与接受者之间产生悲剧效果,用遥远的过去调度读者的好奇和联想,淡淡哀愁和忧郁氛围自然营造,不留痕迹。

②以反差和对照的手法,衬出爱恋时光的宁静和世事变迁带来的动荡

“苍凉”是《半生缘》的气氛,也是张爱玲描写生活的底色。

小说从第一回到第十一回主要以曼桢和世钧相识相知相恋这一条线索展开叙述,内容平稳、宁静。第十二回开始,曼桢被姐夫强迫,紧接着顾家迁移苏州,曼桢难产,世钧父亲去世,叔惠出国,曼璐病死,祝鸿才破产等等,情节巨变。反差在小说后半部用的最多。

小说讲究的就是戏剧冲突,人物的反差和对照,性格的转变是最常见的手法。线索的纷繁复杂,内容的跌宕起伏和前面形成鲜明对比。 恋爱时光的宁静恬美反衬出事世变迁给人带来的动荡、创伤,幸福的短暂显得苦痛的长度更长,人物的今非昔比烘托出岁月的无情和沧桑。

③以平行记叙的手法表示出作者对曼桢的不幸抱以深深的同情,使小说的悲剧感更强

第十三回世钧父亲去世,因为曼璐的一番谎言,世钧以为曼桢不声不响嫁了人,情绪低落的他移情于一样处境的翠芝,随即两个人就订了婚。而第十四回则详细生动地记叙了曼桢难产和世钧结婚场面进行平行记叙。

一方面是卿卿我我的花前月下,另一方面是凄惨阴暗的医院病房;一方面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婚宴庆典,另一方面是孤苦艰辛的寻找等待。 以平行记叙的手法引起读者内心极度的震荡和不平衡,从而导致灵魂震撼,心灵***鸣,对曼桢的不幸抱以深深的同情,小说的悲剧感更强。

张爱玲是个叙事高手,也是擅用隐喻的大师, 她借助隐喻来完成对生命的体验,通过她的隐喻可以看出其对人生的态度,爱情、婚姻观等等。《半生缘》是一出爱情悲剧,更是心灵的悲剧。张爱玲描写人物更多是通过隐喻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有专家对《半生缘》全书中涉及的隐喻进行了统计,全文隐喻***计84处,目标域覆盖的范围较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提及,大至人生、爱情、婚姻,小至人物内在的心灵状况,一景一物,服装、颜色。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描写曼桢和世钧暗生情愫伊始,世钧“好像是立在一个美丽的深潭的边缘上,有一点心悸,同时心里又感到一阵阵的荡漾”。通过构思站在美丽深潭边缘的感觉,就能体会世钧既害怕接近,又对曼桢心向往之的心情。站在深潭边上会令人心悸,但它的美丽又引人神往,用具体直观的经验就能判断世钧的感受。

描写世钧父亲从姨太太那里搬回老宅住时,世钧母亲的快乐“就像一个穷苦的小孩捡到个破烂的小玩意,就拿它当个宝贝”;曼桢与世钧关系确定后,喜悦的她“快乐是无法遮掩的,满溢出来了的生之喜悦,在她身上化为万种风情”;多年后,曼桢在街头看见世钧时“一个身体就像浮在大海里似的,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等等。

人的 情感 是抽象的,但从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建立在身体经验上的隐喻实现概念化而加以表达,效果马上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入神刻画,展露无遗。

顾曼桢,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她是大学生,有自己的工作,有思想,有担当也独立。她对人对事都坦诚,虽然姐姐曼璐是舞女,但她是简单纯洁的。她有着人性的一切的美好,但是悲剧却环绕着她,她遭遇了被强暴的悲剧、爱情的悲剧、婚姻的悲剧以及被至亲亲人所背叛等多重悲剧,这使她成了悲剧女主角。

①母亲的贪财,使亲情出现了扭曲变形

顾曼桢的家庭是一个中下层家庭,父亲早亡。为了让家里过上正常的生活,姐姐曼璐退了青梅竹马的婚姻,出卖身体做了舞女。在这样的家庭中,金钱的价值胜过了一切,为了钱不仅可以出卖身体,甚至可以出卖人性,出卖骨肉。

顾母由于家庭的变故,需要曼璐靠出卖身体赚钱来维持日常开销。因为贫穷,顾太太的母爱已经被金钱腐蚀掉了。不管是曼璐给祝鸿才当姨太太,还是希望曼桢嫁给做了医院院长的张豫瑾,都是以“钱”为准则。

顾母在得知曼桢被曼璐算计,被祝鸿才糟蹋时,更是将钱财的价值体现到了极致。当她揣着曼璐给的一笔钱回到家时碰到了曼桢的男朋友世钧,本来想把曼桢遭到监禁的实情告诉他,恰巧手指碰到了口袋里的那叠钞票,便打消了让女儿得救的念头。 最终 情感 上的悲痛却还是败给了金钱物质的诱惑,在顾母的心目中,“钱”是第一位的,是至高无上的。

②顾曼祯的勇敢和懦弱的冲突,变成了一种内心世界的扭曲和矛盾,铸就了人生的悲剧

在《半生缘》这一部小说当中,顾曼祯一直以来都是陷入在一对矛盾当中,一方面是顾曼祯对于男权主义 社会 的勇敢抵抗,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又是无法改变男权主义 社会 垄断的懦弱。这两个方面都对顾曼祯的成长和最后走入人生悲剧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曼桢在小说中,是一个新时代下的知识女性,能吃苦又自立,姐姐结婚后承担着家庭的支柱。在男权主义的 社会 当中,她一天打三份工维持弟弟们的学费和家庭开支;为了不拖累世钧,影响他的美好前程,她一再将自己的婚姻往后拖。尝试过非常多的方法进行抵抗,不过曼祯最后都还是失败的。

在小说中顾曼祯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勇敢者,而是一个处在于勇敢和懦弱之间进行摇摆的一个人。曼祯被祝鸿才侵犯,这些肉体上的强暴和伤害,为了儿子她最后选择了懦弱。顾曼祯虽然是一个知识型女性,但是她内心当中仍然有封建主义时代的顾家的思想,她不愿意完全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因为她考虑到自己家庭的实际困境,所以到最后没有办法,选择了所谓门当户对的祝鸿才。

如果小说当中的顾曼祯能够坚持自己的爱情,不会因为自己的爱情产生动摇,不因为自己内心的倔强和女权意识和拒绝了沈世钧,那么顾曼祯或许能够选择到一个理想的如意郎君。 正是因为顾曼祯在个人的爱情道路上产生了思想上的动摇,才让顾曼祯最后不得不选择和跟自己不喜爱的男人祝鸿才结婚,从而变成了一种内心世界的扭曲和矛盾,铸就了人生的悲剧。

③封建传统有害的文化对女性的戕害,使新女性在前进路上受到的无尽阻挠和悲哀

小说中描写的是三十年代的封建 社会 ,这是一个以男性为基准的 社会 。女性唯一的作用的就是繁衍后代和性对象的工具。在这样的 社会 为了生存,想要维持生活唯一的方法就是靠出卖色相和肉体,曼璐就是这样。 这样有害的封建传统文化可以窒息人的生活,扼杀人的生命。

曼桢为了不重蹈姐姐的覆辙,想要活得有尊严有地位,一个人做几份工作,为的就是与姐姐的身份拉开距离,使女性得到 社会 的认可。尽管曼桢努力上进“出淤泥而不染”,依然没能逃开姐姐舞女身份的枷锁。世钧父母得知曼桢是舞女之妹,果断干预儿子的婚事,人性中的丑恶因子在利诱面前疯狂成长,将正常的人性扭曲。

曼桢被祝鸿才强暴后,顾母规劝她就此随了他。后来曼桢逃出来,曼璐病逝,顾母再次要求她回到祝公馆。这位母亲将错就错的期望,希望求得安稳的行为充分显露了旧式女性落后的贞操观和保存现有利益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新女性在前进路上受到的无尽阻挠和悲哀。 于是,在这样的 社会 文化环境中,曼桢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夭折,所有的救赎最终还是被瓦解。

读完曼桢的一生,那种压抑、不满、惋惜久久无法释怀。小说里的曼桢、曼璐、顾母、翠芝,她们都是纷纷攘攘的悲剧人物,充分展示了半生缘尽,一世苍凉的特点。 她们是封建 社会 中底层女人,总以男人和孩子为中心,而这些悲剧除了 社会 因素,还有格局的差距。

关于格局,知乎有位楼主解读得很妙:

格局较低者,只在乎自我,坚持“我要赢,但我要身边的人都输”;

格局中上者,会顾及他人,信奉“我要赢,但我要身边的人一起赢”;

格局最高者,早已超然物外,“我根本不在乎自己赢不赢”,但因眼界和实力均已到位,虽无所谓输赢,却也绝不会输。

曼桢如果再勇敢一点,早一点与世钧结婚,她姐姐和姐夫也不会设计她;曼璐如果不要局限在男人和孩子之间,格局再高一些,挣脱祝鸿才,不会30岁就丧命;翠芝如果敢于追求爱情,挣脱门第观念,也不会踏入无爱的婚姻悲剧中。她们都被小格局限制,导致了悲剧的命运。

格局之间的差距,真的不一样。你什么格局,就什么命。 我们能拥有怎么样的命运和未来,完全取决于我们格局的大小。格局大的人,和格局小的人,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心眼别太小,脸皮别太薄。格局一定要大。而提升格局就是17个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并了解自己。与大家***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