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几首难度较高的小提琴独奏曲。
霍拉舞曲
霍拉舞曲 又译《顿音霍拉》大约作于1906年,原为罗马尼亚民族器乐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小提琴、小号、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等,流传很广。
霍拉舞曲为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又称多伊那,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类多为悠长的歌调,犹如牧人的悲歌;另一类则为活泼的轮舞,常用2/4拍,且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本曲具有轮舞类型的霍拉舞曲体裁特征。 乐曲一开始即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婉转的颤音和飞泉般奔泻的快速的顿音,形成了一个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片段1)。主题素材的不断展开,使乐曲逐渐形成高潮。最后再现主题,突然结束。
/programs/view/X4Kkz03iCK0/
查尔达什舞曲
《查尔达什》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蒙蒂的最著名的两首小提琴曲之一(另一首为《爱的晨曲》),后曾被改编为手风琴等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和合奏曲,常见的有长笛、小号、单簧管和二胡的独奏曲版本,甚至还有口哨演奏的版本,流传十分广泛。 “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一种匈牙利的民间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拉绍”(Lassau),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2/4或4/8拍子,这是男子独舞者出场时的音乐;第二部分称“弗里斯”(Friss),2/4拍。这段舞曲节奏鲜明,速度迅急而情绪热烈,用来伴奏男女双人舞。《查尔达什》这首曲子即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听到它,就好像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一幅匈牙利人民生活的民俗画面。 乐曲开始是复三部曲式,2/4拍,一开始是d小调,后半部转为D大调。先由小提琴在低音区演奏出节奏自由、充满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并由这一主题组成了查尔达什舞曲特有的“拉绍”段落。在这一小调色彩的抒情旋律发展之后,又出现另一支流畅而华丽的小调旋律。这两支旋律都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赛音乐的特点。 接着,乐曲转入查尔达什舞曲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段落 ,形成欢快而奔放的气氛。这段舞曲音乐由A、B两段频繁出现的以16分音符组成的乐句组成,并用切分节奏来进行处理,使乐曲十分活泼。 接着,经过一个过渡段落,音乐突然平静下来,在节奏上也放慢了一些,又因音乐转为D大调而显得十分明朗、舒展。小提琴用双音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题旋律。这一纯朴甜美的旋律经过小提琴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 然后乐曲在重现B段16分音符组成的乐句之后,音乐又转入从A段演变过来的、以大调来演奏的明朗的曲调,反复一遍又将乐曲推向热烈的高潮后将全曲结束在明朗的大调上。
/u38/v_MTUzMzA5NDc.html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帕格尼尼的这24首小提琴随想曲,可以说是他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作品。尤其是其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哭声),第二十四随想曲(主题与变奏),最有代表性。帕尔曼演奏此曲的版本,被收入“唱片艺术”300名片之中。就算是再挑剔的耳朵,也不会对俄罗斯小提琴新秀伊利亚·卡勒的这张CD失望。曾获得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赫尔辛基三项金牌奖的他,精湛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更重要的是以超绝技巧为基础所展现浴火凤凰般的弓法,热切地拉出沉郁而炽烈的气氛。尤以著名的第9号E大调序奏中多变的音色、气势磅礴的强大张力为同曲目之最!美国印第安纳州发巴莱索市(Vabaraiso)的奥伦厅(Orum Hall)是个相当适合录音的场所,适当而不过量的堂音,如临现场的擦弦质感,更加强了本片的竞争力。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Genoa)的贫穷家庭中,五岁学习曼陀林,两年后改学令他响誉乐坛的小提琴。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playlist_show/id_176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