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了 高中生怎样复习

政治

1、以热点带考点继续巩固教材

热点是背景,教材是落脚点。热点的面不要铺得太广,找准一两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知识去分析才是关键。

2、热点整合明确考向

目标:第一,了解政治学科综合题(第38题)可能涉及的重要热点(年度内主要热点),进一步吃透它,并寻找高考切入点(大背景,小切入)。

第二,了解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交叉的热点问题(长期热点)明确文综大题(第39题)的大体方向。我认为,大体方向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区域协调、对外经济政治关系上出题的可能性较大(注意找寻切入点)。

方法:第一,精炼材料;第二,整合落实。3、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方法:第一,选取典型的文科综合模拟试题进行训练;第二,政、史、地三科老师精心编制三到四套文综试题进行训练;第三,做两套2005年高考文综试卷。

在这一过程,要针对选择题和综合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例如综合题的解答,第一,了解出题的意图。第二,要分清试题设问的类型。一般有认识类(如何认识、理解、看待、有什么意义等)、归纳类、演绎类(如何体现)、图表类。第三,明确答题的基本要求。第四,答题要规范:①答案段落化;②段落要点化;③要点条理化;④语言科学化。

4、在5月份,将全国4、5月份的模拟试题中政治综合题,文科综合题(有代表性的)按专题分类整理,印发给学生,给学生“脸熟”的感觉,注意分类后给出解题可能使用的一些关键词。5、回归教材,不丢基础分。

5月中下旬,用10天左右的时间,带着学生重温教材,进一步落实主要考点的主干知识,辅之以必要的基础题目进行训练。

历史

一、文综卷历史命题的基本原则

1.学科知识:重视基础知识,但更偏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程度;

2.学科能力:突出学科能力,但更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学科基本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创新精神:鼓励创新,但更关注学生综合意识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4.命题立意: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并重;

5.历史学科特点: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育思想,要求用历史学科术语阐述和论证学科问题。

二、专题复习的方法

1.纵向延伸:

整理有关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发展过程,突出其阶段性历史特征。要注意前伸后移,时间上贯通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内容;

2.横向拓宽:

从分析各专题的阶段特征入手,理解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重点说明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中外史比较:

将有关专题的历史现象与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有关现象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4.学科联系:

从本专题所涉及的历史现象的性质出发,寻找与政治学科和地理学科的结合点、发散点,指出综合的思路和途径;

5.专题训练:以高考试题为模式训练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热点问题复习

1.复习目标

认识当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与焦点问题,形成对这些问题的知识和认识准备,学习解答跨学科试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关注国家人类命运的历史意识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方法①提出问题(社会的热点问题与生活问题);②确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标;③梳理与问题有关的学科知识;④设计和练习有关综合能力试题;⑤提示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四、高考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专题的立意问题:以新课程为参照确立历史专题;

2.明确主干知识问题: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整合历史主干知识;

3.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主干知识扎扎实实,能力培养全面落实;

4.社会热点问题:人类与社会的问题、国家方针政策问题一个也不能少;

5.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问题:以教材为基础。

五、2006年社会热点问题扫描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2、构建和谐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

3、科技大会与自主创新;

4、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5、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台海关系和祖国统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在外交舞台的新角色;

6、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8、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立。

地理

1、如何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当前考生复习应以区域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图为依托,以地理原理为工具,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自然与人文因素,抓住“环境特征”的关键,进行区域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复习。

在复习时,一要将地图学活,由静态图到动态图(如石油分布,在地图上是静止的,但是结合地图,分析其分布的特点与石油输出与输入的问题,图就活了);二要尽可能的依据地图提出地理问题(如结合石油分布图,提出当前为什么石油价格猛涨);三要变换方式利用地图(比如结合石油运输路线图,思考沿途经过的海峡、运河、石油泄漏问题、沿途的自然景观的变化及其原因等)。总体要求是:能够将区域地理知识尽可能的在图上呈现;通过对图上事物的相关比较和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如海陆分布、地势特征、河流、城市群)和空间过程(如气旋、锋面、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等。

复习区域的主要方法和步骤:①熟悉轮廓。②确定位置(利用经纬网确定研究区域的绝对位置,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特定区域的相对位置)。③区域分割(通过特征经线和特征纬线来把握区域所在的大致范围。如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和12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40°N纬线。)④山河位置(如给出某些地区的主要河流或地形单元)。⑤洋流、气候(如给出世界主要洋流和大陆沿岸气候类型分布。在相应的纬度带上绘出风带、气压带位置图)。⑥相关分析(将各要素图叠加统一,进行相关分析。如位置相关;因果相关。如世界高大山系与板块消亡带的关系)。⑦专项细化(如中亚等热点区域的细化、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西岸自然环境特点的比较。)二、给备考师生的几点建议

2、对考试大纲中关于考试范围变化的部分应重点关注。

自然地理和地图部分增加了“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人文地理部分增加了“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3、对时政热点应进行深层次挖掘

考生应关注社会、关注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世界时政问题。热点问题只是作为试题的切入点,即所谓“题眼”,真正考查的并不是热点本身的具体内容,因此考生没有必要去大量背记热点问题,而应该从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挖掘。这些热点问题如:(1)神舟六号与自主创新;(2)珠峰重测与科学考察;(3)南水北调与其他资源调配;(4)青藏铁路及其他大型工程建设;(5)西部开发;(6)中部崛起;(7)东北振兴;(8)东部率先发展;(9)珠江三角洲的咸潮;(10)中国的石油和能源问题;(11)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2)台湾;(13)西亚地区;(14)欧洲;(15)东北亚地区;(16)郑和下西洋、大理大发现和大洋科考;(17)候鸟迁徙与全球禽流感;(18)时政新概念: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GDP、节约社会与集约增长、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湿地、可再生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