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旋律
旋律:也称旋律,是按照一定的高度、长短、强弱形成的声音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和音乐灵魂的最重要的手段。
节奏是旋律的长短和强弱之间的关系。更专业的说,是节奏控制着旋律,让旋律按照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不同的音调长短强弱也不同,所以旋律一定要和节奏齐头并进。
旋律线
旋律由两个要素组成,即旋律线(或音高线)和节奏。在连续的旋律过程中,由于音高的方向而形成各种直线或曲线的过程,类似于画面中线条的拉伸或起伏,故称为旋律线;关于声音的时间:旋律只有将不同音高的声音(即旋律线)与各种音乐节奏的表现功能(如长短、快慢、停顿)相结合,才能形成音乐的各种句法和结构。
节奏
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旋律节奏的自然基础;调式、旋律线、节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一定的音乐结构体现出来,就是一首完整的曲子。
调整
“旋律”是歌唱的旋律或主旋律,可以表达某种音乐思想,“主旋律”(或主旋律)是在听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旋律。
音乐意义
人们习惯说的旋律,其实指的就是旋律。旋律可以指任何有音高和节奏的音乐序列。旋律是组成声部的基础。只有先作曲曲,才能产生声部,才会产生影响。比如四声部和声的四个声部都有各自进行中的旋律,一段有旋律感的旋律会作为主旋律声部出现。
主旋律音乐的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一部分旋律具有旋律感,所以我们习惯称之为“主旋律”。复调音乐是由相互独立的旋律组成的音乐,各部分都有旋律感。
在声音之间的关系上,也对应着“和声”(一个同时发声的概念,不代表“和声声学”和“和声”作曲知识)。和声是纵向的,旋律是横向的。比如和声音程是两个声音同时响起,研究的是两个声音同时响起时的听觉。而旋律音则是指两个声音分别发声,研究两个声音分别发声时的听觉。在同样的音程距离下,旋律音调与和声音程的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