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了什么得到同济社会的广泛响应
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了什么得到同济社会的广泛响应介绍如下:
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如何理解“和谐世界”?
和谐,是中国古人的一种社会理想,是植根于东方文化的一种独特价值追求。有人说,从字面上看,“和谐”就是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开口说话。这话虽然有点望文生义,倒也不无道理。实际上,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那种特别协调、恰到好处的状态。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以和为美,以和为贵。
孔夫子讲究“中庸”之道,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一个社会要和谐是很不容易的。
一部中国古代史,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少之又少,就像毛主席词中写的:“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近代以来,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一次又一次革命,一场又一场战争,人们更加不可能安享那种田园诗一样的生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