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葬昭陵有何传说

 昭陵以九嵕山自然山势而建,九嵕山是由九道山梁拱举而成,驻足远望,昭陵犹如一把铁锥直刺云天,气势颇为壮观。这九道山梁由东向北依次被称为半截岭、狼虎岭、簸箕岭、砖瓦岭、庄河岭、走马岭、皇城岭、皇坪岭和小鸭嘴。在半截岭和狼虎岭之间的沟壑中,有一股长年川流不息的泉水,这股泉水喝起来甘甜可口,沁人心脾,当地群众都称之为“娘娘泉”。

关于娘娘泉的来历,据说来自于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唐代贞观年间,太宗皇帝经常带领左右随从来九嵕山狩猎娱乐。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劳累国事多日的李世民又乘兴带人狩猎。夏日的九嵕山脉,遍地都是花草相间,茂密的柏树林中不时传出阵阵叽叽咋咋的鸟鸣声,既象鸟儿欢快的歌唱,又象是它们在紧张的嘶鸣。

李世民一边策马慢行,一边环顾四周,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拥有感,让这位登基不久的年轻帝王脸上不时划过一丝丝会心的微笑。

“陛下,快看!梅花鹿!”一名侍卫突然喊道。李世民循声顺着侍卫的指向望去,一头黄白相间的梅花鹿在不远处静静的啃食着野草,并且还时不时的还竖起双耳,抬起头来警惕地环顾一下四周。

李世民大喜,轻轻吩咐道:“尔等在此等候,待朕前去捕来。”言毕,摘弓取箭,正要瞄准时,小梅花鹿好象发现了来人的不友善,猛地撒腿急奔。李世民也迅速反应过来,立刻策马急追。哒!哒!的马蹄声好象疆场上的战鼓声,不断刺激着这位久违沙场的马上皇帝,一种志在必得的欲望促使他不停的追赶。

追逐之间,梅花鹿忽隐忽现,时而奋蹄急奔,时而回头观望,大约一炷香的工夫,李世民追随梅花鹿来到一条山沟中。这时,梅花鹿猛一回头,看了一眼追赶者后纵身跃入一片草木中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世民收马恍惚之际,却听见伴随着溪水的流淌声传来一阵阵女孩的嬉笑声。他不由下马循声前行,却看见不远处的泉水池边,一位浑身裸露、肤白如脂、美丽绝伦的少女正在嬉水沐浴。霎那间,太宗皇帝被她的美丽所折服,愣在一边,目不转睛的望着这位足以使宫中三千佳丽所黯然失色的山村姑娘。这时,姑娘也发现了这位衣装华丽的不速之客,也许是被李世民的堂堂仪表所吸引,姑娘竟傻站在原地直怔怔地望着他。

突然,战马的一声嘶叫使二人都回过神来,姑娘慌乱之中扯过衣裙护在身前,并且跪地行礼,说道:“民女郭玉兰参见皇上,请皇上恕罪,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世民急忙上前,扶起姑娘,眼睛却直勾勾地看着姑娘,并且顺势把她揽在怀中……。

自此以后,太宗皇帝李世民每有空闲,便径直来到九嵕山,以期与玉兰姑娘幽会。一次,分隔已有月余的二人经过一番温存之后,李世民说道:“我们这样绝不是长久之计,跟我回长安吧!”,玉兰回答道:“不是臣妾不想去享受荣华富贵,只是京城宫中佳丽上千,到了宫中皇上便不会象现在这样陪我了,因而,我宁愿粗茶淡饭陋居山野,只要能得到皇上的恩宠,也绝无怨言。”

李世民大受感动,立即传下旨意,为玉兰姑娘在九嵕山南簏修建一座宫殿,名曰“皇城”。工程完工后,李世民便把此当作一处行宫,经常来此赋闲作乐,有的时候甚至数十日不回长安城。一些军国大事也在和玉兰姑娘的温存之下而显得无足轻重,朝臣哗然,多次上奏,李世民却仍是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这一天,并州大督都李绩(徐懋功)和大将军尉迟敬德又有重要军情上奏,却左等右等也等不到皇上诏见,多方打听方知皇上已去九嵕山行宫十多日,朝中事务都暂搁一边,无奈之中,他们来到丞相魏征府中,***同商议办法。一番合计之后,他们一起来到九嵕山,由魏征、徐懋功二人进见,以朝中政务紧急为由,将李世民诓骗回京。尉迟敬德则亲率轻骑百人飞马翻越一道山梁,绕行至皇城。他先命人四面围困,封锁宫门,然后率人直入宫中,欲抓玉兰而刃之。几番找寻未果后,敬德亲自放火,刹那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皇城”顷刻之间化作一片废墟。

随后,敬德又派人四处查找,终于在山北面的鸭关口抓住了逃亡的郭玉兰,敬德言道:“玉兰姑娘,非在下不能容你,而是为了皇上,为了大唐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请姑娘恕罪”。说罢,敬德挥刀欲砍,但就在回头的一瞬间,玉兰摄人魂魄的目光使得这位沙场老将一哆嗦,手中的刀“咣”的一声掉在地上。如上几番后,敬德无奈,急吩咐兵丁动手,但都是挥刀难砍,有的士兵竟跪地求情,希望放过玉兰。敬德不由昂天长叹:“我戎马一生数十载,诛杀强敌逾千人,今日却无法杀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说完后,敬德索性解下战袍,蒙住双眼,重新举刀……。

敬德回到长安后,便一病不起,终日郁郁寡欢,饱受折磨,直至病终。李世民得知真相后,怒火中烧,欲斩敬德以祭玉兰。在魏征、秦琼、李绩等大臣们的百般劝说之下,也体谅了大臣们的良苦用心,便免了敬德罪责。悲痛之余,他亲自用他们初次见面时的泉水给玉兰洗了一次澡后,把她厚葬在九嵕山北簏的一处空地上。

现在,九嵕山皇城附近的地上地下,随处可见许多残砖碎瓦和炭火烧过的痕迹。李世民和玉兰姑娘初次见面的地方的这股泉水被称为“娘娘泉”。玉兰的墓地被称为“郭娘娘墓”,墓地所在的山村不知何时起也被叫作“玉兰村”。敬德纵马翻越的那道最高山梁也被称为“走马岭”。

二、九嵕山上羊粪的来历

九嵕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之地,凡是到过此地的人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里漫山遍野的有许多羊粪。相传北宋时期,有人想要测看羊粪层的实际厚度,就从一天早晨太阳初升之时开始刨挖,直到日落西山之时才发现土层。如此大量的羊粪是怎么来的呢?各方观点一直是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但是,其中一种说法却是和昭陵的修建有关,且仔细想来,却也不无道理。

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颁令“九嵕山卜陵诏”,开始了历时十三年之久的昭陵营建工程。为了保证工期,负责建设的官员便四处征调民夫,集结劳务。

在征调的民夫中,有一个名叫周英的青年人,他一面要和上百名工友背负大量的砖瓦从山下运至山顶,还要照顾家中双目失明、生活难以自理的老母亲,同时还得放牧家中仅有的十多只山羊,经常是顾此失彼,难以周全。无奈中他请求工头允许他不用集体排队搬运,把分给他的任务交由他自选路线运到目的地。工头也比较同情周英,考虑周英家就住在附近,不会耽误工作,就同意了周英的请求。

周英得此照顾后,每天出行前给母亲作好饭,然后赶着羊群,边放羊边运送砖瓦。一天,周英望着眼前的羊群,突然灵机一动,找来布袋装上工料,然后给每只羊都驮上一条布袋,自己赶着羊群边运送工料边放牧羊群,这样一次下来,便很快完成了二、三天的任务,便也落了个轻松。

有了这个发现后,工头很是高兴,破例解除周英的劳役,允许他回家照顾母亲的生活。同时,工头报请工程督办,调集成千上万只山羊来运送工料,不但节省了人力,还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此后的十余年中,九嵕山上上下下成了羊的世界,羊群成了昭陵建设中的一支重要运输力量。

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昭陵营建工程完工,十多年内这里积淀了大量的羊粪。每到雨季,羊粪随着雨水冲到陵山以南的农家田地,直到现在,不但九嵕山上的羊粪随时随地可见,而且附近乡村群众中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唐王陵上的羊粪,肥了南坡下的赵镇。”

三、“御石榴”的传说

在昭陵以北约二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庄河”的小村庄,这里的农户几乎每家都或多或少的栽植一种果树——石榴。这里的石榴果大籽肥,酸中有甜,甜而不腻,爽口宜人。据说这种石榴在此已有近二千年的种植历史。

相传李世民早年经常率军路过此地。一次,李世民(时为秦王)的王妃长孙氏突然感到腹部胀痛,食物无味,茶饭不思,四处求医,仍难以治愈,就连当时盛名远扬的医圣——药王孙思邈也是一愁末展,无能为力。李世民情急之下,张榜公告,重金求医,以期早日解爱妃的病痛。

这一天,一位年愈花甲的老人来到帐中,献上二个碗口一般大的石榴,请求一试。李世民无奈之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亲手剥开石榴,将一颗颗珍珠般晶莹剔透的石榴籽送于长孙氏口中,半个石榴食完之后,王妃顿感胀痛消失,食欲大增,病痛之状瞬间烟消云散。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登上皇帝宝座,便下令将庄河村的石榴定为宫中贡品,年年上贡,自此之后,庄河村的石榴便有了“御石榴”的称誉。

四、银针铜钱定昭陵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建元贞观。按照以往惯便,太宗皇帝让找来当时通晓天文地理的二位资深风水术士李淳风和袁天罡,让他们分头出行,为自己百年之后选择一处安身之处。

二人领旨之后,相约南北分路而行,并以三年为期,到时回京复命。分手后,李淳风向北行进,便四处遍访,这一日,他来到礼泉地界,发现一座山宛若擎天巨柱,一峰独秀,直插云天,看罢好不高兴,登上这座高山,更是气象万千,浩浩渭河之水漂带其前,滔滔泾河蜿蜒左右,八百里秦川俯收眼底,尽现一派九五之尊的王者霸气。于是,李淳风连忙盘腿打坐,曲指掐算。终于,他在山腰一道山梁的中间找准了一处穴位,并埋下一枚铜钱以作标识。接着,他又继续前行,直到复命之日也没找到更能令他满意的地点。

袁天罡择南路而行,一路打寻无果,正当他懊恼之时,也来到了礼泉地界的九嵕山,逐眼前一亮,把一根银针插在了他认为满意的地方,便也一路欢喜的回京复命。

二人回到京城后,一块来到宫中复命,太宗李世民听到二人都选在九嵕山,便深感惊讶!就和他们一起来查验,结果是袁天罡的银针正从李淳风埋设的铜钱孔眼中插入,不得不令人称奇。就这样,一代明君唐太宗的陵寝昭陵便定址在九嵕山。

五、断魂崖与“烈女花”

在昭陵陵山附近,生长着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该草叶似竹叶,高约寸许,开一种红色的艳丽小花,十分美丽。令人称奇的是这种小花只有在昭陵九嵕山周边很小的范围内生长,稍远之处便是难觅其踪。当地群众都称这种植物为“烈女花”,而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说源自于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泣天感地的爱情悲剧故事。

相传唐高宗李治仪凤年间(676-679),有一个名叫石靖的青年军官,奉命随军驻守戍卫昭陵。一日,空闲之余的石靖一人单骑出营游玩,正当他集中精力放马飞奔之时,战马突遭异物羁绊,一下子将石靖抛出丈许,失去知觉,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丝凉意伴随着阵阵疼痛使他慢慢地苏醒过来,朦胧之中,一位娇小漂亮,貌若天仙的姑娘出现在他的面前,神情专注,十分认真地轻轻擦试着他脸上的血污。石靖挣扎着试图坐起来,但阵阵撕裂般的疼痛又使他失去知觉,再次昏迷过去。

石靖重新醒来后,发现他已经回到了军营。以后,姑娘娇美可人的笑脸和轻盈似水的柔声不时浮现在石靖的脑际,久久回荡,难以忘却。

二个月之后,伤势基本痊愈的石靖刚一下床,便拿起姑娘给他包扎伤口的披帛,径直来到宫女们居住的地方,寻找搭救过他的姑娘。多方打听之后,终于找到了哪位名叫阿竹的姑娘,一番客套感激的言谈之后,二人都被对方所折服,陡生爱恋之情,一见钟情的奇迹在这二个年轻人之间成为现实。自此以后,石靖和阿竹每有闲遐,便相约出行,互吐心扉,每当他们相依相偎时,轻轻的山风和绿色的小草都会给他们奏响快乐的乐曲,和他们一起他享生活的甜蜜。

一日午后,石靖又来到他们约会的地方,可直至日落西山也没有等到心爱的阿竹。第二天,满腹疑虑的石靖正在心不在焉得操练,忽然传来一宫女于神游殿前山崖跳下,已经奄奄一息的消息。霎那间,一种不祥的感觉不由涌上心头,石靖迅速出营,跑向出事的山涧。预感成为了现实,眼前的阿竹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活泼好动,静静地躺在乱草丛中,看见了石靖后,便投来会心的微微一笑,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原来,日前不久阿竹被人发现已怀身孕,便向陵令告发。陵令震怒,先皇神灵之地岂容发生如此伤风败俗之事,为了查究男方事主,便命人百般拷问,阿竹自知难免一死,不愿牵连石靖,便借机逃到崖边,纵身跳下。

石靖知晓实情后,自愧不已,身为七尺男儿,却不能保护心中的爱人,还要阿竹舍命保护自己,悲痛之余,石靖抱起阿竹,昂天长叹,言罢,便拔出佩剑,横刃自刎,二人鲜血所浅之处的小草都在瞬间开出一种鲜红如血的美丽花朵。人们为了纪念这对至死不渝、相爱至深的恋人,就把这种小红花称之为“烈女花”,也有人叫做“石竹”,阿竹跳崖的地方亦被后人称为“断魂崖”。

六、扁担随玉兔

相传,在离昭陵陵山不远的“皇城”村,有一位勤劳英俊的年轻后生叫郭泉。有一天,东方刚露鱼肚白,他就拿起扁担上山打柴。刚一上山,在前方不远处就有一大堆干草,于是就走过去用镰割它,突然一只白兔从干草堆里窜了出来,郭泉撇下镰刀提起扁担猛追,追着追着,白兔就不见了,他气得用扁担在地上一戳,只听“咣铛”一声,一扇大门打开。郭泉走进一看,是昭陵地下宫殿,只见殿内金壁辉煌,富丽堂皇,“宏丽不异不间”。里面还有一盏青油灯,灯光微弱,将要熄灭,郭泉走过去,从旁边的大油缸里为油灯添满了油,顿时殿内灯火通明,亮光一片。这时郭泉看见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正把她的头取下,放在膝盖上梳,那头发浓密墨亮,像瀑布一样直泻地上,只见那贵妇利落有致的把头发盘起,带上金簪玉钗,然后把头放回原处。于是一个貌似天仙,高贵迷人,满身珠光宝气的妇人款步向郭泉走来,此时的郭泉早已被这一幕给惊呆了。恍惚中,只听见那妇人轻唤一声“泉儿”,郭泉回过神,问那妇人怎会知道他的名子,那妇人说她是郭泉死去的姑姑郭娘娘,于是两人便抱头痛哭,郭娘娘说,敬德火烧“皇城”那年她含冤而死,告诫郭泉以后做事不可如敬德般鲁莽,多做善事。最后,告诉郭泉手中的扁担就是开启昭陵地宫大门的钥匙,并让他带上那盏青油灯,路上照亮,以免走进昭陵迷宫能出去。

原来送郭泉回家的那盏青油灯是一台非常精美的昭陵宫灯,据说这盏灯至今还留传在“皇城”村一带。

后来,郭泉在“皇城”村为他的姑姑郭娘娘修了一座庙,庙里塑了一尊郭娘娘像,她慈眉善目,正襟危坐。据说郭娘娘经常显灵,为前来跪拜的善男信女排忧解难,让你心想事成。

七、石马岭的传说

在昭陵陵前和城垣四门上,立有许多石人石马。白天它们就站在那儿守陵,晚上石人便骑上石马,围绕庞大的帝王陵园四处巡逻,从不间断。

这可气坏了一些盗墓贼,他们想挖墓取宝,可一连几个晚上,每当他们准备却手时,黑暗中就神秘出现一队人马,绕陵狂奔,盗贼便吓得仓皇而逃。

几经不能得手,于是,他们就花钱请教一个懂得法术的道人指点。那人便告诉他们夜里遇到的巡夜兵马,就是白天站在昭陵四周的石人石马。如果晚上盗墓,再遇到它们,你们就藏在暗处学鸡叫,只要一听见鸡叫声,石人石马就知道阴阳交替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显出原形,不会动了。

经过高人指点,他们晚上便开始行动,埋伏在一个暗处。果然巡逻队又来了,他们就开始学鸡叫,惹得周围村子的鸡一同叫了起来。因为时晨未到盗贼就学了鸡叫,所以那些石人石马还没来得急赶回原地,就显了原形,倒在昭陵附近的石马岭上,摔坏了身子,再也不能夜里巡逻了。

从此,陵区无人守护,昭陵及其周围一百多座陪葬墓时有被盗。

八、九嵕山上的烟霞洞

在唐昭陵九嵕山的脚下,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烟霞洞。远在西汉武帝时,有一位名震京师的高士郑子真,慕名隐居,弃官从田,离开繁闹京城,来到绿树成荫、云雾缭绕的九嵕山下。

九嵕山乃天下名山,海拔1188米。虎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另以浩浩渭水萦带其前,滔滔泾水逶迤其后,衬托得陵山主峰更是孤耸回绝。难怪一代英主唐太宗把九嵕山做为自己的归宿之地。

话说这郑子真领略九嵕山的风光后,就在九嵕山麓的南面,凿洞为室,隐居耕读。早晨,旭日东升,朝霞满天,透过树林,霞光入室,因之,郑子真便把他的窑洞称为“烟霞洞”。

隋朝有人曾用烟霞洞前的泉水酿出纯正爽口的上等米酒,称作“醴酒”,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烟霞洞泉为“醴泉”。

烟霞洞胜迹,引来历代许多名人学士的寻访。

明代一位诗人,前来昭陵游览,曾在郑子真的洞室题诗一首:“柴门流水曲曲斜,青山有洞锁烟霞,野人不知当年事,笑到有洞锁烟霞,野人不知当年事,笑到村无姓郑家。”到了清代,闻名全国的爱国教育家刘古愚先生,也在此办了一所“烟霞书院”,举世闻名的昭陵博物馆也建在离烟霞洞不远的烟霞镇。

烟霞洞地极幽静,洞前泉水西流,清秀如带,斗转蛇行,犹如世外桃源,真是旅游的一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