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班儿童表演哑剧

摘要:儿童哑剧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教师如何在儿童的情感世界中灵活、巧妙、恰当地运用它,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产生积极的情绪,使哑剧成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又一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是儿童心理教育中又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生动地表演哑剧,也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些引导幼儿表演哑剧的方法,愿与大家分享。关键词:分段指导前表演独立哑剧是孩子喜欢的文艺形式,是孩子欣赏的童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适应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丰富的幻想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他们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说:“教育的全部艺术是唤醒年轻心灵的自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满足这种好奇心。”那么,教师如何在儿童的情感世界中灵活、巧妙、恰当地运用哑剧,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产生积极的情绪,使哑剧成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新颖有效的形式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谈谈一些做法:一、激发孩子对表演的兴趣是哑剧发展的首要条件。孩子对哑剧的兴趣最终取决于哑剧的精彩表演。以前我们在指导孩子排练哑剧的时候,发现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孩子们的表情僵硬呆板,动作随意,不能很好地表现角色的特点。整个剧本很无聊,缺乏刺激。有一段时间,我们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表演哑剧。后来通过理论学习、教学科研活动、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得出哑剧应具备以下特征:1。动作语言较多的儿童哑剧很少有长篇对话或独白,主要是通过角色的动作(包括舞蹈)来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比如哑剧《甜蜜桃》《大家一起》主要靠动作和对话来展开剧情。因为这符合孩子多动、情绪外露的特点。这样便于演员设计动作,吸引活跃的儿童观众。因此,儿童哑剧非常重视动作语言。那么,在工作中为儿童哑剧设计动作语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就是理解每个动作的意义。也就是小观众必须通过人物的动作来理解动作的含义。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动作,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哑剧《大家一起》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大灰狼从树后悄悄靠近小黑羊,一步一步张牙舞爪,小黑羊吓得用手捂住眼睛,一边跑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快来救我!”让台下的小观众很紧张,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遵守集体规则,不能随便离开集体。达到了“娱乐”的目的。2)振幅大。微妙的表情和动作往往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哑剧《大家一起》中,大灰狼张牙舞爪,一步一步地靠近小黑羊,然后狂笑着说:“哈哈!我今天可以吃饭了!”然后扑向小黑羊,一把抓住小黑羊使劲拖,往后一靠,摔倒了,爬起来继续抓小黑羊。这一系列动作幅度很大,把狼的狰狞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3)有变化。动作要有变化,动作节奏也要有变化。因为动作单调,缓慢的节奏会让孩子感到厌烦,而连续的快节奏动作会让孩子过于兴奋和疲劳。比如在哑剧《大家一起》中,在狼抓小黑羊的一系列动作之后,猎人来救小黑羊,节奏就慢了一点。然后羊妈妈领着另外两个孩子焦急地跑去找小黑羊。这种轻松、忽快忽慢的节奏变化,既能保持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又能避免过度疲劳。2.有很多音乐因素1)台词的音乐性。台词要朗朗上口,让孩子能记住。2)作曲的歌词。哑剧中小歌舞的情境很受幼儿欢迎,因为它的动作性强,配上音乐的歌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3)烘托气氛和人物的音乐。儿童哑剧经常用音乐形象来烘托气氛。在哑剧《大家一起》中,每个小动物都是伴随着相应的音乐走出来的。因为孩子的乐感很强,音乐的形象有助于小观众理解剧中的形象和氛围。3.很多游戏元素是儿童童话非常明显的特点。游戏是儿童活动和兴趣的主要内容。游戏中模拟的动作和驰骋的想象力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快乐。所以,如果孩子的哑剧能贴近他们的游戏,他们会更感兴趣。如果剧中的小观众也能参与到游戏中来,会让台上台下的演员和观众打成一片。此时小观众在看戏,在玩游戏,气氛极好。孩子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快乐和满足感。比如排练哑剧《大家一起》,表演《猎人打狼》的情节时,让小观众一起喊:“打死它,打死它”。会场的气氛非常浓厚,孩子们的兴趣也达到了最高点。二是预演手段有利于引导哑剧表演的顺利进行。所谓“预演”,就是几个老师先扮演角色。以前在指导孩子表演哑剧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始终无法进入角色,动作和表情僵硬不灵活,而老师对于如何引导孩子提高表演技巧也是无所适从。通过研究,可以用预表演的形式来引导幼儿表演哑剧。首先我们老师对剧情有很深的理解,然后是角色扮演和表演。剧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上下的路线,车站的位置和场景的布置等。都是精心安排,心中有数。我们发现使用“预表演”有助于指导哑剧的顺利表演。第三,分段指导是帮助孩子表演哑剧的最好方法。分段指导就是把哑剧剪成几段,讲一个故事,进行一场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可以面向所有人,很多人都可以扮演同样的角色。比如哑剧《三只蝴蝶》,一群孩子可以演一只红蝴蝶,一群孩子可以演一只黄蝴蝶,然后一群孩子可以演一只白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孙爷爷、雨等。可以根据需要由几个孩子分别玩。这种表演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参与,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表演时,听老师背完一个故事,就轮到角色表演相应的动作了。这时,老师可以酌情复述故事段落,其余的孩子也可以跟着背诵。当表演结束时,表演者做出一个形状,然后下一段开始。在这种表演中,每个孩子都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没有台上台下的感觉,可以更轻松地进入角色。以前指导小朋友表演哑剧的时候,我们总会请几个小朋友上台示范排练。结果我们发现,舞台上的年轻演员很累,没什么兴趣,年轻观众也没什么事做,于是出现了等待现象。后来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分段表演剧本,在指导中做了以下几点:1。因为这种表演把哑剧分成了几段,讲完故事后,我们引导孩子们讨论。比如《三只蝴蝶》故事的第一段,就是三只蝴蝶在花园里玩耍的场景。起初,他们很高兴,但一到下雨,他们就惊慌失措,变得焦虑不安。我们帮助孩子们分析蝴蝶的情绪变化,为他们的表演打下基础。2.舞台表演让很多孩子扮演同一个角色。在表演之前,可以给同一个角色的孩子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机会。比如一起讨论并尝试做角色的动作。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意愿,做出与同龄人不同的动作,尤其是每次表演结束时的造型,让孩子摆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造型动作。3.因为这个活动是全班性的,虽然增加了我们老师指导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熟练地控制表演过程,既能让孩子愉快地进入角色,又能防止失控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我们的孩子在理解了故事之后,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来把握角色扮演的时机,但是老师还是需要时刻关注各个方向,及时提醒角色扮演,提醒孩子做适当的动作,在每一段的结尾提醒孩子做静态建模。通过这种分段式的引导,孩子们在表演哑剧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变得大胆、大方、更加主动。第四,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新大纲》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活泼好动的教育过程。”我们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应用哑剧这一载体,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内容中,培养儿童在语言、数学、逻辑、自知力、空间、人际关系、音乐、肢体动作、自然观察等方面的智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比如在哑剧《大家在一起》中,羊妈妈听着音乐说要带小羊去吃草,启发孩子们去体验小羊要吃草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现出这种开心的心情?这是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拍手跳起来说:“太好了!太好了!”通过孩子自己体验每个角色的心情,动作夸张,表情丰富的表演,所以表演的兴趣特别高。这样就改变了老师总是被动教孩子学习的局面,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总之,儿童哑剧要让孩子能够接受,并能从中获得快乐。这样才能达到“娱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