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分期与儒、墨、道音乐美学思想的横向比较

先秦时期,中国音乐有儒、墨、道三家。不考虑时间,我认为墨家与西方划分的巴洛克时期,儒家与西方划分的古典时期,道家尤其是庄子提出的思想,西方音乐划分的浪漫时期,在音乐美学上都有相似的特点。

首先,对于西方的巴洛克时期,公认的关于巴洛克一词起源的观点是源于葡萄牙语单词baroco(西班牙语也称巴罗克),意为“标新立异”,特指各种形状有缺陷的珍珠。最初用于17年底之前的艺术评论,指各种标新立异、光怪陆离因而离经叛道的事物。在18世纪用作贬义词,泛指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直到19世纪中叶,仍用作贬义词而非艺术风格名称。中国的墨家对音乐的理解也持贬抑的观点,提出了“非乐”的方针。墨子认为,对于国家统治者来说,音乐会扰乱国家的正常治理和进步;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认为演唱会让人缺钱,让人堕落,影响正常生活和生存。将中国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对巴洛克时期的评价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西方认为巴洛克音乐离经叛道与墨家认为音乐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在所表达的概念上确实是相似的。从极端的角度来说,两人都认为此时的音乐是不必要的。

西方古典主义的特征在《古典主义的音乐美学特征》中有总结,我认为是全面的,具体如下:1。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2.追求个性解放,强调完美与和谐;3、崇尚理性,不失激情。即古典美学思想不提倡情感的表达,而应以客观的态度表达古典内容。相对于儒家关于音乐的美学思想,儒家的“礼乐制度”一直强调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此外,儒家提出的“中庸之道”体现了以中庸之乐陶冶人德的教育功能。比较中国儒家音乐美学与西方古典主义,一是二者都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第二,古典时期提倡的音乐和谐,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中国儒家思想认为音乐的教育功能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崇尚理性的思想不谋而合。

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他反对尊重理性,推崇本能和情感。浪漫的音乐家从主观的角度幻想地体验和表达生活中的事情。类似于人称代词“我”在大量诗歌中出现的情况,作曲家也努力探索自我,他们热衷于强烈的情感主题。因此,自传性和抒情性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此外,浪漫派作曲家也热爱自然。他们不仅把自然作为他们的主题,而且把它作为力量和灵感的源泉。中国道家对于音乐的美学思想高度推崇自然之乐,道家学派之一的庄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度之乐,强调用音乐来表达个人情感。所以比较两者,一个共同点是崇尚自然,一个是强调个人情感在音乐中的表达。

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文明进步的速度还是方式,在音乐审美上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所以不要谈音乐的西化、中心化、殖民化。再看时间的对比,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已经领先西方十几个世纪了!笔者认为,我国一直走在音乐美学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