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子》后周璇的悲剧人生——周璇的悲剧经历
周璇1920年8月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电影演员、歌手。1931年加入岳明歌舞团,因演唱歌曲《国光》而受到关注。1932发行首张专辑《特别快车》。1934凭借歌曲《五月的花》成名;同年,她在上海晚报举办的“电台歌手大赛”中名列第二。1935进入电影圈,同年主演电影《风暴之子》。1937主演的《街头天使》成为她演艺生涯的代表作,她主演的电影插曲《唱歌的女孩》和《四季歌》也在华人地区热播。她运用民族声乐的传统发声方法和麦克风,创造了独特的演唱风格。1938与上海国华电影公司签约。1941年,上海日报举行“电影女王”评选,周璇当选后婉拒了“电影女王”的荣誉。1946去香港发展。1947主演电影《长相思》,由她演唱的电影插曲《上海之夜》成为华语乐坛的代表作之一。1948主演古装电影《清宫秘史》。1950从香港回上海。1951主演电影《和平鸽》,在拍摄过程中突发精神疾病被送往医院治疗。1957年9月22日,周宣死于上海。1995获得中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我宁愿回想起她悲惨的前半生,也不愿回想起她悲惨的后半生。然而,她来到这个世界才39年,还不到一个长寿者的半辈子。虽然她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很红,但是她又能怎么样呢?
说起来,周璇出身名门。回头一看,他是苏东坡的后代。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然而,幸福的生活只持续到她3岁。3岁时,她被抽烟的叔叔拐走,从此再也没见过家人。直到去世,她还抓着别人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真倒霉,再也没见过我的亲生父母……”
周璇从一户人家搬到另一户人家,又从苏改姓王,最后定居在北京东路一户姓周的人家,取名。由于生活艰难,10岁的周晓红被她的养父卖给了妓院。幸运的是,她的养母把她从更悲惨的生活中拯救了出来。
12岁的时候,岳明歌舞团的钢琴师张锦文,偶然到周璇的养母兼家政服务员家里做客,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在留声机旁唱歌,歌声简单清脆,眉毛秀气。回去后,他向当时的岳明歌舞团团长、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推荐了这首曲子。李第一次见到周璇,她真的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又瘦又胆小,满嘴都是宁波上海人。她问了许多问题,甚至哭了起来。周璇虽然脸蛋很好,眉毛也很秀气,但毕竟是个小姑娘,看不出什么过人之处。试试看。黎锦晖带走了年仅12岁的周璇,改变了这个本名苏璞的女孩的命运。
周璇很努力,所有和她一起表演的老师朋友都记得她努力学习普通话。琴房空着的时候,她就偷偷练琴,唱歌。一上台,小眼睛晶莹剔透,充满灵气。尤其是她的金嗓子,本身就是天生的,稍加训练,会绽放的更加灿烂。
周璇受欢迎。14岁的她在上海歌手评选活动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老牌歌手白虹(相差50多票)。白先勇回忆说,那时候的上海,人人嘴里都哼着周璇的歌,从达官贵人到小卒。《五月的风》这首歌传遍了黄浦江,那首歌真的让人沉醉。
如何才能明确周宣之在当时上海的意义?以电影片酬为例。周璇的电影片酬是用黄金衡量的。每部电影,唱一集就是两两黄金,有人算过,周璇的电影至少有五首歌要唱。那么,不考虑片酬,光是唱电影插曲,一部剧就至少有一斤的含金量。况且周璇每年能从老电影的版税中获得2000万老币,一部新片的片酬至少2000元,比当代女明星高出数倍。
貌似美女往往不那么足智多谋,周璇却是个特例。1941,上海日报评选电影皇后,周璇当然是不二之选。但谁也没想到,在这巨大的荣誉面前,周璇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女人气度。她发布公告称:“绝对不能接受影后的名字,祈祷基地名称中不要涉及‘影后’二字……”这说明周璇低调又大气。如果她不做皇后,就没人敢做皇后,这个桂冠从此被封死。
周璇的智慧早,他的爱情也早。她的三段恋情为香港和上海的小报记者创造了巨大的创作机会,但她自己却被这些恋情扼杀了。1949年,周璇怀着八个月的身孕从香港回到上海。她以为可以避开香港恶劣的舆论环境,没想到,上海的环境还是很复杂。周璇被指是“旧时代太在乎片酬的演员”。这时大儿子出生了,人们开始讨论和质疑这个孩子的父亲是谁。在周璇写给香港朋友的信中,她说:“好好哭一场真好……”
大约1951年,谣传周璇疯了。拍《和平鸽》的时候,去周璇那里验血找亲人。她突然大哭起来,控制不住自己的语言。这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周璇压抑已久的精神。
好了,就此打住,我不想碰她最后的六年――和两个儿子分开,一个人住在养老院。亲生母亲和妹妹听到这个消息,只能站在铁门外哭泣,却无法靠近。
最后一次见到周璇,音乐人陈刚回忆道:“她看上去苍白、浮肿、憔悴。”一个柔弱的女子,尽管有着过人的才华和智慧,尽管她自力更生,不甘于命运的摆布,最终还是因为真情、善良、单纯而成为了世俗的牺牲品。在最美好的时候,她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