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音乐运动的代表音乐家有哪些?

第一,左翼音乐运动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其官方刊物相继发表音乐评论文章,介绍苏联的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音乐观,号召音乐家创作出工农大众都能接受的“新音乐”。“左联”瞿秋白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下层社会,熟悉和运用包括民乐在内的各种传统文学形式,创作出大众化的革命文学作品。左翼音乐组织相继成立:1932年秋,聂耳、王丹东、李组织“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1933年春,田汉、聂耳、任光等人在上海苏联之友成立了音乐团体(又称“中苏音乐社”);与此同时,聂耳、任光、张数发起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和1934年春正式组建的“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团”有田汉、、张数、安鄂、陆机等参加。当时的一些音乐家,如贺绿汀、冼星海、麦欣等。,没有参加上述组织,但他们的创作指导思想却自觉不自觉地与“左联”的政策相一致。

左翼音乐运动做了很多事情,在当时影响深远。他们为进步电影、戏剧和群众性的救亡歌唱活动创作歌曲,如《母性之光》、《余之路》、《桃李劫》、《暴风雨的孩子》、《十字路口》、《街头天使》、《午夜歌唱》等,以及其他戏剧,如《长江风暴》、《放下你的鞭子》。唤起人们觉醒,激励人们抗日救国的歌曲,如码头工人之歌,道路之歌,新女性,拓荒者,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时刻,要回家了,亮剑进行曲,保家卫国,游击歌等。是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这些歌曲的音乐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活泼有力,结构短小精干,开创了中国音乐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大众化、民族化的崭新局面。

1930年8月,“左联”执行委员会《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新形式和我们的任务》的决议中,号召文艺工作者“到工厂里去,到农村里去,到战场上去,到被压迫的群众中去”。在此期间,音乐家们深入工厂、矿山、城乡、学校和市民中传授音乐知识,组织歌唱活动,了解人们的生活。这是中国最早将现代职业音乐家与人民结合的尝试。左翼音乐运动团结了音乐界的爱国和民主力量,扩大了进步音乐的战线,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了进步音乐。在EMI唱片和联华电影公司任职期间,任光和聂耳通过唱片和电影向全国推广了大量进步歌曲。同时还组织了百代乐队、百代新音乐社、莲花音乐乐团,扩大了左翼音乐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赵元任和黄自也应邀与贺绿汀和陆机合作,为进步电影《都市风景》创作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