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电影〈白毛女〉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电影简介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 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 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 。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日久,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 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 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 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喜儿绝路逢生后,白发复换青丝,终于和大春喜结良缘。
新中国诞生前夕,电影编导水华和王宾邀请我参与将歌剧《白毛女》改编成电影,电影文学脚本脱稿后,我随摄制组到有白毛仙姑洞的平山天桂山拍摄外景。总摄影师吴蔚云感奋地说,白毛女故乡的山水如桂林山水一样秀丽!扮演喜儿的田华说,白毛女故乡的姐妹像她的亲姐妹一样可亲!乡亲们积极地协助拍摄。扮演大春的李百万和扮演喜儿的田华进山砍柴,李百万下不得百丈悬崖,南冶村年逾花甲的刘道士便自荐,代替李百万扮做大春在悬崖里豁命飞来飞去地砍柴,不要分文报酬;柴庄村的10多位贫苦农民参与收割、交租的拍摄,近一个月不能回家去收秋种麦。拍摄组对他们付予报酬,人人拒绝,表示拍摄《白毛女》电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电影上演后,中宣部副部长周扬说,电影《白毛女》艺术的真实和生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文化部部长茅盾同志激愤地说,电影《白毛女》是又一个“白毛女”。
从歌剧《白毛女》到电影《白毛女》,都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历史真实,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也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