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是什么?
《十面埋伏》是中国琵琶曲目。
《十面埋伏》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音乐的创作年代,至今没有确定的理论。这些资料可以追溯到唐朝。在白居易(772-846)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以发现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琵琶乐曲。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琵琶传统曲目之一,又称《淮阴平楚》。此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编著的《琵琶记》(全称《南北派琵琶记》,又称《华琵琶记》)。
乐曲描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中的决战。汉军四面埋伏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乌江,刘邦获胜。
扩展数据:
传统琵琶《十面埋伏》也叫《淮阴平楚》。《十面埋伏》成书年代不详,乐谱最早见于《华琵琶谱》(1819)。王铭·尤丁(1598—1662)撰写的《四昭堂琵琶传》中记载琵琶曾奏楚汉。
自公元1818年华编著的《琵琶曲》问世以来,所有的琵琶曲集都收录了《十面埋伏》的总谱。每个版本的分段和分段标题都不同。
比如飞轮海谱叫十面,是直隶的王俊喜传的,十三段;《谱》名《隋阳平初》,隋秦汉时子所作;一首《隋阳平初》,其中18段;《瀛洲古雕》叫《十面埋伏》,十段。
百度百科-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