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赋予学生以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发展自己。自我发展的前提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有意识、主动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我的教学实践是这样的:第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让学生动起来很开心,愿意自主学习。孩子好动,好奇,好学,这是他们的天性。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选择有趣的游戏,将学生的兴奋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让他们在精神愉悦的状态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比如“大鹿”的课,我在课前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大鹿”、“小兔子”、“大象”、“鸟”、“狐狸”。请几个同学组个房子。那只大鹿站在房子里。老师播放兔子、大象等的旋律。接连不断。谁演谁就学习他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走到大鹿面前。木鱼的敲击声会作为敲门声(不同的动物敲门,重量和力度不同)。如果你想进门,你必须通过一道屏障。大鹿在门里面打一个节奏,让外面的小动物换一个小节奏打一个。每个小动物的节奏都不能重复。当所有动物进门时,大家可以一起快乐地唱《大鹿》这首歌。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习歌曲,还创造新的节奏。他们也可以玩,培养他们的兴趣。同学们都很热情,所以都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愿意自主学习的效果。第二,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他们可以独立学习。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这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诗画,音乐需要幻想和想象才能身临其境。比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北京民歌《北京四合院》,都是孩子驰骋幻想的广阔天地。但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幻想世界呢?这就需要老师给孩子搭起一个想象的梯子。(一),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拓展丰富的想象力。Dalklotz有一句名言:“理解音乐与其说是一个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个情感过程。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引起情感共鸣,让爱先于调。比如在《燃烧的火炬》的教学中,我会先讲述小英雄赖宁机智勇敢,扑灭山火,最后献出自己小小生命的悲惨故事。用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每一句歌词的情感处理。随着情感理解的过程,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另一个例子是“夏天”,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安静的音乐中,老师缓缓背诵“星星眨眼,我在夏夜数星星”,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音乐的音调所感动,仿佛身临其境。有了作品意境的整体形象,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二)通过画面的形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举个例子,我在动物语言课上,画了一个挂图,上面抄了乐谱和歌词。写题目的时候没有写“动物会说话”的正体汉字,而是用各种颜色把“会说话”两个字写在一幅漫画里,然后画了三只可爱的小动物,让原本简单的挂图变得很漂亮,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于是对学习这首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比如:“动物会说话”。当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小鸡、小鸭、青蛙的形状时,同学们在脑海里还是久久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如果电脑制作动画片展示小动物的形象,学生可以自己观看,了解小动物的可爱和活泼,有助于学生在唱歌时展示小动物的可爱形象。再比如:教一年级《春天来了》的时候,学生初步学会了歌曲之后,我启发学生,春天是多么美好。现在画出你感觉到的春天,好吗?这样一来,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的美,学生们达到了创造美的境界,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3)通过优美的舞蹈将学生带入想象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目的不是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才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享受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在音乐教学中,我用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学会作曲,不断扩大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这是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需要。比如在教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时,我要求学生傣族舞蹈保持“三弯”的基本姿势不变,自创“孔雀饮水”、“孔雀展翅”、“孔雀舞”等动作。把表演能力好的和表演能力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分组创作编辑,由编辑安排表演,再选出几组好的表演。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得到认可有成就感,激发了创作欲望,同时对歌曲的内涵和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学生可以独立学习并取得成功。第三,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乐器辅助教学,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多媒体具有创造气氛、激发兴趣的作用。可以提供当时当地看不清、看不清的事物、现象、过程,听不清、听不清的事物,以及各种音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适当选择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比如《小青蛙找家》这首歌,因为学生找不到妈妈,想象不出小青蛙有多活泼调皮,怎么交流,我就做电脑音乐,做一个小故事给学生看,让学生体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不再是头脑一片空白,而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坚持在音乐教学中演奏单簧管。学生学歌的时候,让他们吹单簧管,学生很热情。每个学生都能在每次演奏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舒适感,同时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初步学完歌曲后,我还利用打击乐器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伴奏类型为歌曲伴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自觉性。第四,及时评价,让学生坚持学习。教师对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成功和快乐,激发学生进一步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及时安排评价。比如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尤其是来自学生之间的评价,作用更大。一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共同发展。比如会给做得好的同学发小红花,给带了学习工具的同学发小红旗。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要求,是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恢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