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丽唯一的儿子:母亲牺牲时还不足2岁,现在过得怎样?

雷锋在日记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越读越使我感到浑身是劲,越读越使我敬佩,越读越想读……”,这是他在读到向秀丽的事迹后写下的感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雷锋都会如此感动呢?

1959年,崔定邦还未满两岁,他甚至还没来得及记住母亲的模样,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他。

他每次问祖母,妈妈去哪里了,祖母总是告诉他:她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年幼的崔定邦还不知道,母亲已经牺牲了,并且永远都不再回来。

直到在一次语文课上,崔定邦忽然在课本上看到了母亲的名字,向秀丽这三个字忽然从他的记忆中走了出来,跃然纸上,后来崔定邦回忆说当时自己还没反应过来,老师忽然就把他叫了起来,向同学们介绍说他是“英雄的儿子”。崔定邦这时终于明白,母亲是在一场大火中牺牲了的英雄。

向秀丽的出身并不是很好,她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她的生命就像那个不稳定的年代一样充满了波折。还只有五岁的时候,她便跟着家人从广东逃到肇庆,动乱年代的儿童谈不上教育,年纪轻轻的她就开始做童工了,十二岁的时候,她就进入到了一家火柴厂做工。后来,国家解放了,她当时正在一家制药厂工作,这时党派来工作队来到她工作的地方,年轻的向秀丽先前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先进的知识,这一次,她认识到原来封建的剥削制度是贫苦人家受罪的根源,并且开始了解到***产党一心为民,于是她成为了厂里第一个申请参加了工会的员工,后来,她还加入了党,开始成为党的一员。

命运的变幻我们永远也无法预测,1958年12月31日,向秀丽像往常一样和两个同事在值夜班,可突然厄运来袭,一瓶无水酒精不小心从手中掉落,瓶子忽然间就裂开了,里面的酒精撒落了一地。要知道,受到附近制药用的煤炉的影响,酒精迅速燃烧起来。向秀丽原本可以离开,可是看着酒精开始燃烧,并且火势越来越猛烈,丝毫没有要变小的意思,向秀丽担心大火会引发附近一个六十多公斤的易燃易爆的金属钠爆炸,她来不及多思考,突然猛地往那片大火扑去。普通人看到大火都是本能的退缩,可是向秀丽为了不让大火引来更大的灾难,为了不让附近的居民受害,她把自己的生命献了出去。

因为向秀丽及时地扑火,最终火势没有再蔓延,避免了一场恐怖的爆炸性事件,可是,向秀丽却在这场火灾中被严重烧伤,她被立刻送往了医院,然而,她在医院整整休克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没能醒来,救火的英雄最终没能回来。她的生命永远的停在了25岁。

据向秀丽的爱人称,当时他来到向秀丽的身边,他原以为向秀丽会向他诉说自己现在有多痛苦、难受,可是她关心的仍旧是火势和同事们的生命安全情况,为了保护别人,她甚至忘了自己的疼痛、忘了自己的生命。

英雄是不会被忘却的,向秀丽的事迹一经爆出,在社会上一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向秀丽的英雄行径引来无数人的尊敬与感动,1959年1月18日,中***广州市中区委员会为向秀丽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她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林伯渠在了解到向秀丽的事迹后,在诗中写道:磊落光明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

这句诗简直完美地概括了向秀丽身上伟大、无畏的精神,比泰山还重的正气,一定会被我们永远传颂、永远铭记。

向秀丽的儿子——崔定邦,在他失去母亲时自己尚年幼,他虽然还没来得及记住母亲的模样、他虽然还没来得及好好叫叫母亲、他虽然还没来得及让母亲看着自己长大,可是,对于崔定邦而言,母亲虽然不能站在他身边,可是他又觉得母亲时时刻刻都在陪伴着他,他并没有因为不能再见母亲而变得消极。

相反,虽然如今的崔定邦也已经年过花甲,可是他一直为母亲的英勇行为而骄傲,并且一直以来,他从未停止向世人宣传“向秀丽精神”,他希望世人可以记得曾经勇敢牺牲的向秀丽,他也希望母亲的精神可以影响更多人,让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