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哪些作用?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钢琴有利于学生对音准的掌握。所谓音准,是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的音高,可以与一个法度体系的音高相一致。如果一个同学不用眼睛和耳朵就能判断出钢琴任意一个键的音高位置,并且能哼出和钢琴一样的音高,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同学是准的,否则就是跑调了。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麻烦的就是学生对演唱谱中每个音的具体音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他们要么唱低音高,要么唱高音低,所以很难掌握音高。如果老师只是通过讲解或者打手势的方式告诉学生哪个音高更低,学生根本把握不好。然而,使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是不同的。学生可以直观地区分音高和钢琴发出的声音,从而加深对音高概念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
其次,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钢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演奏一部作品不仅是手脚的协调,更是眼、手、脚、耳、口、脑等器官的配合。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要用眼睛去认识音乐,用嘴巴去唱音乐,用耳朵去听音乐,用手去触键,用脚去蹬,思考如何充分表达音乐的意义和情感。这种复杂的运动形式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训练,不仅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使他们的头脑更加灵活,还加强了他们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第三,最后,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钢琴还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增强团队的精细技能,提高整体素质。在钢琴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与钢琴协调配合,还要师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上好一堂音乐课。因此,钢琴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同时,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钢琴是一门技术复杂、技巧严谨的表演艺术,通过钢琴严格的标准化、规范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钢琴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钢琴艺术,同时通过钢琴艺术教育培养的优秀心理素质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可见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