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音乐《刘三姐歌谣》现状介绍

发展状况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宋仙节”。相传是纪念刘姐的民间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宋节,即三月初三,壮族的国庆节。每年的这一天,自治区首府南宁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节日期间,除了传统的歌会活动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如燃放烟花、抛绣球、摸鸡蛋、表演舞龙、舞彩龙、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

此外,各类商业贸易、投资洽谈等活动逐渐增多,形成了“以文化搭台,以经济唱戏”的新趋势。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将齐聚岭南壮乡,歌声如海,人潮如潮。无尽的歌声支撑着人们对歌手刘三姐的向往,对收获、爱情、幸福生活的向往。

刘三姐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生活文化的魅力。它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达的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美学的研究价值。

刘三姐评书具有突出的诗性思维方式,其鲜明的民族性根植于社会的人文传统,传承序列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然而,随着壮族传统的“以歌传唱”的消失,以及强势文化和新的娱乐方式的冲击,民歌面临着供不应求和失传的危险,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刘三姐歌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