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的地方音乐和曲艺
蒲剧被称为“周浦梆子”,当地人俗称“乱弹戏”。因流行于山西南部的古蒲州(今永济)而得名。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个。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主要流行于山西及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古、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山西周浦与陕西通州(今大理)、潮汕、河南陕州(今单县)、灵宝,地处黄河中游,居于黄河洪流南、东流的三角地带,隔河相望。他们长期以来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风俗习惯、语音、方言基本相同。明末清初,这一带流行“乱弹”。后来的周浦梆子和通州梆子,分别以周浦和通州命名,是两种剧种,但实际上都源于此。他们的唱腔相似,道路相通。虽然今天有不同的发展和变化,但两地的艺术家都称自己为“随机炸弹”。康熙四十六年(1707),孔写平阳词?在《乱弹词》中,平阳(今临汾)人肖丹奎娃因其出色的舞步而受到称赞,由此可见当时陕南乱弹流行的盛况。同州的梆子叫秦腔。乾隆年间,颜昌明在《秦云采英记》中描写了秦腔名旦祥麟,渡过黄河“从周浦到太原卖艺”。众所周知,山西和陕西的梆子腔是相通的。来自周浦和通州的艺术家一直有轮流表演的习惯。嘉庆年间,北京有“山陕班”演出。直到光绪、年间,仍有来自和通州的艺人在京同一梆子班演唱,如著名的(元,梆子艺人)和白长明(盖陕西、丹,通州梆子艺人)表演“鞭芦花”。所以北京、天津、直隶(河北)一直被称为“鄯善梆子”。此外,他们还有过联合办班南下,在湖北襄阳老河口演戏的经历。鄯善梆子在各地梆子戏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给你具体连接/查看/17080.htm?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