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外国民族音乐
(一)引导文化认知
外国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特征,一些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感到不适。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文化认知,了解外国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减少文化阻力,然后再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
比如在八年级“上课”学习印尼民族音乐时,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印尼民族音乐文化的距离感,了解其常识和情感内涵。
具体来说,通过视频回放,让学生领略印尼巴厘岛的秀美风光、人文地理风情和海岛文化,从而实现氛围的导入,向学生展示印尼Gameland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让学生在听完Gameland的音乐片段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在课堂上”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和探究来探究Gameland这部音乐风格作品的特点和情感内涵。
(二)强化参与体验
针对学生学习外国民族音乐兴趣不高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强调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进而加强对这类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如教授加拿大经典民歌《红河谷》。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红河谷》的创作文化背景。
通过教唱,启发学生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让学生听老师的伴奏并试唱歌曲,边唱边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唱完,老师可以进一步互动:“听到大家唱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唱。你会为老师做评判吗?”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提高参与积极性。
然后进一步组织学生的歌唱比赛,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竞争精神,通过分组演唱评出最佳演唱组。这样课堂上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自然能促进情感融合,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外国民族音乐教学中来。
(三)注重实践创造
外国民族音乐内容的教学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创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最感兴趣、最愿意参与的。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比如九年级的《今夜无人入眠》的教学,是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的一段,是卡拉夫在等待图兰朵猜出自己身份的时候唱的。
经过课堂介绍、欣赏和歌曲学习后,老师接着进行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表演歌剧《今夜无人入睡》,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另一些学生结合歌剧情节用同学的歌声即兴表演,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表演机会。
同时,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实践,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部著名的歌剧,欣赏了一位世界级男高音的表演。请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中国歌剧的相关资料,如歌剧《刘三姐》。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对比分析和角色扮演。”通过课外活动的延伸,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外国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