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音乐剧《歌剧魅影》
在西方文学中,美女与野兽的搭配屡试不爽,《美女与野兽》《巴黎圣母院》《弗兰肯斯坦》甚至《暮光之城》也是脱胎于这种结构。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恐怖的男人爱上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的故事,总散发着人类的某种原始欲望。从本质上说,最早的艺术,把男人动物化,然后取悦仙女,是古代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常态,从这种艺术创作中,男性创作者通过与动物嫁接,获得了某种超性能力,这也是古代性文化的一种基本心态。但到了中世纪,这种野性文化逐渐变得“哥特”,男人用恐怖的外表来传达另一种性能力。
无独有偶,《歌剧魅影》本来就是一部哥特小说,前面提到的《美女与野兽》的结构有很强的戏剧效果。
反观另一部经典之作《悲惨世界》,其宏大的气势和法国共和起义的历史背景,以及《魅影》中一个灰姑娘爱上屌丝和高帅发财的故事,都要震撼得多,但你不得不承认《魅影》的故事有着超越时空的特点,甚至说它有着更强的便携性和更复杂的隐藏观众心理。
很多时候,观众需要的是欲望最低的东西。
2.超级多变的音乐搭配。
还是和《悲惨世界》不同,歌剧魅影的音乐变化更多。
不仅有标准的情歌,还有宏大的歌剧段落和芭蕾段落。开头的虚拟歌剧《汉尼拔》气势恢宏,华而不实,我就想听听。后期剧中的奢靡轻佻的段子,化妆舞会的刺激,地下迷宫的冰冷可怕,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更加曲折。。
虽然个人认为《悲惨世界》的歌曲比《歌剧魅影》好听,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后者的歌曲无论是旋律还是技巧都达到了巅峰。我最喜欢的歌是《不归路》。
3,角色的结构更合理,更符合经典的戏剧结构。
还是《悲惨世界》,除了第一个主人公冉阿让,其他所有的人物都不成比例,连沙威也算是打酱油的角色。然而,歌剧魅影的三位一体结构使得魅影、克里斯汀和拉乌尔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三角,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我个人的专业角度来说,这是比较符合戏剧结构的。
三角恋爱关系早已被证明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产生戏剧性紧张的。
比如《悲惨世界》里的三角关系:马吕斯、珂赛特、艾潘妮,一开始还不错,可惜艾潘妮死得太早,矛盾一下子就化解了。芳汀死得太早了。总之,《悲惨世界》根本不屑于写太多的感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