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个戏曲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称

我国有百戏之称的剧种是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也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发源于600年前,在浙江永嘉出现了一种地方小戏,这种小戏是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史称南戏,后来南戏与昆山的地方音乐以及吴语相结合就是昆曲的前身。明代嘉靖年间,民间音乐家魏良辅对昆曲进行了大胆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水磨调,从此昆曲逐渐走向全国,并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而昆曲流传到全国各地之后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地方戏种。

昆曲的声音行腔?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

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