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与城市文化建设|音乐剧

一个城市的形象取决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文化。很多世界名城也是“文化名城”。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还体现在城市文化的竞争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并正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时,努力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城市文化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专家认为,城市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可以解决中国城市质量低、效益差、产业结构雷同、竞争力弱的问题,提高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1]。

近年来中国音乐市场的火爆也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如今,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如“成都欲以音乐剧《金沙》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东莞欲打造音乐之都”、上海欲成为亚洲音乐剧新中心等,无不显示出这座城市的文化雄心,也反映出中国城在文化跨越中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考量。为什么选择音乐剧作为打造城市文化的「招牌」或「名片」?我认为,这是由音乐剧这种在20世纪发展成熟的现代舞台剧的艺术特征和市场特征,在中国高级城市化进程中决定的。在纽约、伦敦、多伦多、洛杉矶等城市,音乐剧确实已经成为打造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或“名片之一”。当然,中西文化不同,音乐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具体做法和方式也会不同。

一,西方音乐剧作为城市文化的四个层次

音乐剧作为一种城市文化,不仅仅是建几个豪华剧院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软件内容。其实城市文化中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因素。即使有一部分是以物质富裕的状态存在,也主要是指物化中的精神,而不是物质本身。正如我们所说,“百老汇”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概念。一方面,城市文化有许多丰富的内容。培育城市文化,要注重多元的交汇,既要融合城市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又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另一方面,城市文化是由内而外的文化价值体系[2],第一层次是“表层物质文化”;第二层次是“系统管理文化”;第三层次是“行为文化”;第四个层次(最高层次)是“文化价值观”。一个城市要想让音乐剧成为一种“城市文化”,就必须体现以上四个层面。

“表层物质文化”或“物质容器层面”体现在音乐剧的剧场建设中,反映了城市音乐剧文化建设的直观形象和景观特征。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的音乐环境有一个以“剧团”为标志的“文化市场”。打个不太恰当但很容易理解的比喻:百老汇剧场街的形成有点类似于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形成。北京三里屯第一家酒吧的出现或许只是一个偶然,但它的成功以及随后三里屯酒吧的蜂拥而至,绝对不是偶然。酒吧消费的聚集构成了一种文化意义,它本身隐藏了对西方文化的消费需求。19年末,20世纪初,百老汇终于诞生了,从一条商贾云集、货物散落的普通街道上的几家剧院,到一个迅速崛起的剧院社区,从炒房团到建筑师、艺术家,从一个色情片的聚集地到一个美国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地。今天的“百老汇”其实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地理概念,指纽约时代广场附近12街区内的30多家影院;第二层含义是在百老汇地区的表现;第三层意思是百老汇的整个产业链,也包括这些剧院和他们在纽约以外的产业链,主要演出百老汇的戏剧。

“中层制度管理层”体现了以音乐组织体系为载体的制度文化,体现了政府和行业协会对音乐行业和音乐演出的一套完善的演出管理机制和制度。欧美音乐剧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文化产业。一方面,有许多配套的专业音乐机构,包括许多具有特殊功能和作用的相关协会、行会和联盟,如:美国戏剧之翼、演员行会、剧作家行会、舞台导演和舞蹈家协会、舞台设计师和艺术家联合会、剧院代理和经理协会、美国戏剧家理事会和美国戏剧和制片人联盟。这些机构除了每年的托尼奖,还有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有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和制度。否则,音乐制作和营销的许多措施都无法实施。其中行会演员实行演员招募制和雇佣制,演员有明星制,创作者遵循版本税制或利润分成制,演出的中心是制片人制(有盈利和非盈利之分),演出是试镜制。

“中层行为文化”体现为以演艺企业为载体的规范的市场行为。百老汇有三种主要的表演艺术企业:剧院经营者、音乐制作人和音乐经纪人。音乐剧创作与演出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由制作、演出、消费三个要素构成,包括成立项目工作组确定演出项目、融资、创作、演员招募、项目制作、舞台试演与预演、舞台首演、公演等阶段。特别是有三点需要指出:第一,“角色招聘”。所有演员都必须参加试演考试,才能在百老汇音乐剧中扮演角色,不管他们的名气有多大。这也是目前为止找到最合适演员的最好系统。而且《百老汇活动剧组》是“养剧不养人”,不会以“养演员”为己任。核心是直接找到最适合“角色”的成熟演员。一是剧目从“非定本”到“定本”的“试演或预演制度”。一般来说,新的音乐剧应该在百老汇首映之前在百老汇巡回试演或预演。还有首映式上专业评论的加入。换句话说,音乐剧的演出市场有很多声音:商业的声音(演艺公司打广告),艺术的声音(专业评论),观众的声音(大众评判)。

“深层观念文化”体现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以城市精神和城市本质内涵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美国音乐剧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观,贯穿了百老汇百年的历史。甚至把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和乐观进取精神巧妙地融入了美国人的幽默、娱乐和歌舞之中。这种深厚的观念文化也体现在百老汇多元化的音乐观念上:音乐剧分为巨制、大型和小型;音乐剧不同于商业的和实验的;音乐剧有很多风格,比如欧洲的流动风格,美国的融合风格;音乐剧分为营利性制作和非营利性制作;一些西方音乐表演团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演出实力,如百老汇驻场团、西区驻场团、全国巡演团、欧洲巡演团、亚澳巡演团等。可以说,现在百老汇的多元文化交融反映了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的多元性。自20世纪末以来,出现了根据百老汇电影改编的音乐剧,遵循传统音乐形式的音乐喜剧,只有舞蹈而没有歌曲的音乐剧,具有视觉奇观的舞台表演,以及体现先锋实验的后现代音乐剧。即便如此,美国音乐学家也在呼吁,希望百老汇音乐剧能发扬美国音乐剧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不仅仅是“重新编排剧目”或者“换了形式再推出同一个主题”。

第二,中国音乐剧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

音乐剧作为打造中国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一项需要主管部门组织和引导的文化活动,也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

体现“表层物质文化”或“物质容器层面”集聚的音乐剧场建设产生效应,这是城市的普遍规律。音乐剧建设要有意识地成为城市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在一定区域聚集建设文化中心,让城市音乐活动有更多的“硬件”设施依托。文化中心也可能是一个城市中大学、高科技产业、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集中的地方。就地域文化而言,结合国内已经或正在积极建设的保利影院、北方影院联盟、西部影院联盟、东方百老汇影院等集中影院的优势非常重要。

“中层制度管理和行为文化”与音乐创作和表演相关的制度创新密切相关。总的原则是政府支持(推广倡导)、社会参与、企业承担、市场运作、规范管理、专家指导、媒体支持、受众评价。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音乐创作的组织创新,涉及创作者、演员个人、群体,如对创作者的“聘任制”、“版税制”、“利润分成制”;演员的“演员制”、“聘任制”、“明星制”,或者积极扶持新人;对于演出组织,“剧团与剧场结合”(剧场管理剧团)、“项目制”、“项目车间制”等等。2.音乐创作的管理创新主要是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特别是,我国应建立音乐行业协会,在行业维权和行业自律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公正地促进有序的文化市场;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搭建演出行业监管平台,在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音乐演出行业中介艺术质量评估中心,积极发展和培养音乐观众群体。3.音乐创作的管理创新是指音乐表演行业的产业链;培育演艺相关产业,完善演出团体、演出场馆、演出公司的产业生态链。创建一个机制,促进音乐剧与相关行业的跨领域合作,包括录音、录像、出版和观光。

“深层的观念文化”是最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国家、民族和地区的观念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而且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多元化音乐生态。这就涉及到中国音乐生态或者城市音乐生态的建设。这个生态一方面要立足资源特色,策划设计新的文化品牌,提高崇洋媚外心理和文化归属感,铸造民族个性;同时要有于平导演所说的:“对中国当代社会开放的中国音乐剧的文化品格”。另一方面,在引进和原创方面,打造多元化的中国音乐剧观,多元共生,尊重差异,应该是我们的共识;中国的音乐剧不是一两部豪华巨作创造的,也不是个别艺术家的“象牙塔”,更不可能是“政绩工程”。我们应该尽快走出“音乐剧是赚钱机器,音乐剧是奢侈品制作”的误区。

3.结语:在市场中创造中国音乐剧。

在我看来,无论是建立中国音乐剧的健康运营生态,还是让音乐剧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方名片”,主要有两个重要任务。

首先,音乐剧如何本土化的第一大问题不是所谓的如何进入市场的具体操作模式,而是艺术创作的问题。一部真正成熟的本土音乐剧,有自己的原创精神和艺术品格,不是简单的西式、中式和西式、外卖等。,也不是简单的“中国出主题,西方出形式,做成音乐剧再卖回西方”,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旧格局;为了深入探索中国音乐剧的创作,我们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思考和探索一条音乐剧的娱乐精神和艺术融合理念如何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国际形象互动的道路,从而介入和改变现有的中西文化交流模式。同时也要关注音乐剧在中国如何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上运作。打造音乐之城文化品牌,需要从几个层面努力。中国音乐剧需要优化资源配置,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投资人、演员的共同努力,因为中国音乐剧健康生态的构成需要创作主体、经营主体、监管主体、消费主体的共同努力。

没有好的作品和健康的演出生态,再好再花哨的营销手段也无济于事。音乐剧在西方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工程,体现在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制作运营的全过程。中国的音乐剧从业者在引进西方音乐剧的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要注意培养中国的观众市场。作者希望中国音乐剧不仅有巨大的资金投入,还有做中国一流音乐剧的美好理想,只有创作的激情和冲动...实际的结果是,原本没有基础的音乐剧,在中国变成了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的“快餐表演”,却因为高热量、高脂肪、高营养价值而不值得称道。作者希望中国的音乐剧真正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笔者也相信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中国的舞台艺术创作和中国的演出生态带来实实在在的冲击和推动。

给…作注解

[1]张寒论城市文化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中的作用――以三个城市街区为例,曲靖城市文化网。

[2]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69页。

鱼目:北京舞蹈学院

责任编辑: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