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首款集成iOS数模转换的一体化便携式耳放PHA-1。

?索尼从去年开始积极投资耳机相关产品,其中一款就是在台湾省MDR-1耳机发布会上亮相的便携式一体机PHA-1。这款PHA-1不仅具有便携耳机功放的功能和集成USB电脑声卡的功能,还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对应iOS设备的数模转换一体机。

跳转到第一次介绍这款索尼一体机产品。

对于普通智能手机用户来说,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便携式耳放。便携式耳放的作用是,当手头有一些耳机需要大耳机孔输出功率,或者你觉得需要在手机和耳机之间调音的时候,便携式耳放就会发挥作用,这是很多发烧级的便携式信息源(包括MP3、MD、CD播放器、智能手机)播放器几乎必备的。

索尼PHA-1不仅有便携耳放的功能,还集成了可以作为iOS使用的电脑USB声卡和数模转换器。前者应该是普通人能理解的,就是通过USB线连接电脑,代替电脑内置的音效;至于后者,说白了就是使用iOS设备的声卡时,也就是跳过iOS内置的声音芯片,直接将音乐作为数字信号传输到PHA-1进行解码。

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数字音频而言,要达到好的音质有相当多的条件,但几个主要原因不外乎原始音源(可追溯到录音质量、混音等。)、文件的保留程度(比如文件压缩的失真度)、数模转换的能力、扩展的线数等等。

而iOS等移动音频播放设备大多在数模转换上兼顾了功耗和芯片尺寸,采用了质量相对一般但省电集成度高的数模转换芯片,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音质。

即使耳放对音质的提升有限,但别忘了,如果前端质量差,放大后缺陷只会更明显,如果前端质量能提升,也会给音乐聆听体验带来更好的感受;由于苹果的规范和认证的复杂性,能够直接将iOS设备转换为数字模拟的设备非常少,尤其是可以随用随取的设备。笔者自己的印象是,只有日本的Fostex、Venture Craft和美国的ALO有这样的产品。

以上机型有的单价较高,有的甚至只具备简单的数模转换功能,只能算一套可用的放大倍数配一个耳机放大器,所以索尼PHA-1的价格在其他功能类似的产品中相当平淡;但是,便宜还不够。作为索尼首款便携一体机,索尼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从设计上来看,PHA-1不可避免的采用了金属烟盒加耳扩的造型,但细节上还是相当精致的。除了深棕色的外壳之外,前后还增加了防碰撞的防护栏设计,尤其是前部遮住了外露的音量旋钮,可以避免旋钮不小心掉在地上直接损坏内部的危险。此外,机身四角向外凸出,机身上下贴有橡胶条,也有其用途。

由于索尼将这款产品的消费群体设定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智能手机用户,所以在过去,这类用户总是将播放器、手机和便携式耳放捆绑在一起。因为隔音的原因,这类便携式耳放会采用金属外壳,但是如果播放器和耳放之间没有贴保护膜,很容易划伤设备;索尼只是简单的先在PHA-1上加了防滑胶带,再附上两条带子把播放器固定住,省去了播放器很多麻烦。

机身正面有音量旋钮、3.5音频输入孔和耳机输出孔。旋钮上方的红灯是充电提示灯,充满电就会熄灭,下方的耳放启动灯会在快没电的时候由绿灯变成红灯。至于后面有信号源拨杆、iOS数字输入、USB输入/充电的micro USB槽,使用时记得拨杆到对应的信号输入,否则无法正常工作;侧面有一个增益杆,切换后更适合100欧姆以上的耳机。

从台湾省官网产品介绍的第三页(请点击此处)可以看到开发商完整的采访内容以及这款产品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便携式耳放采用了Wolfson的中高端DAC芯片WM8741,并没有比老大哥WM8740更高的信噪比。但其在5V电压下的工作效率高于WM8741,更适用于便携设备。另外,略显中频渲染的平缓趋势更接近索尼自家MP3的调性。

模拟环路采用了TI强调分析和低失真的LM49860,耳放也是TI的高集成度放大器芯片TAP6120。这两个芯片也属于在较低电压下具有一定工作效率水平的放大器芯片,这种组合也可以让耳机扩展省电和声音两方面的中性特性。在8欧姆时,输出约为双175mW,而在300欧姆时,输出约为0.5 MW。

另外,电路板采用6层电路板和6μm铜箔,可以提高传导效率,降低噪音。内部布线也与模拟电路隔离,以减少两个传输之间的相互干扰。电源部分PHA-1也摒弃了现在流行的全数字充电管理芯片,采用传统硬件架构充电回路,噪声干扰更少。

在电脑用USB传输部分,PHA-1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虽然索尼做的是PHA-1即插即用,但是通过索尼自己研发的芯片,不仅可以达到相当于WM8740的24bit/96KHz的规格,还可以进行所谓的异步传输,无需驱动。市面上有很多声称提供异步传输的USB外接声音设备,但大部分都需要单独安装驱动。当驱动程序不支持特定系统时,它们不能提供异步传输。

标准的USB传输是对电脑和USB播放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钟进行校准和同步,但缺点是电脑的校准时钟不是为音频设计的,精度要大于音频时钟,所以容易产生抖动和音频丢失,一般的传输也会将这些丢失原封不动的传输到USB设备上,降低音效质量。

异步传输的优势是什么?异步传输字面意思是驱动传输的数字音频信号加上额外的解释位进行校正,然后传输到设备的缓冲存储器,再由USB播放设备内部的校准时钟恢复,以较少的消耗达到高质量的声音。由于不必要的比特,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异步传输称为异步传输。

至于iOS部分,虽然苹果将其数字音频输出限制在16bit/44.1KHz,无法完全发挥WM8740的高规格芯片,但芯片的最高规格是一回事,芯片的最佳工作规格又是另一回事。再加上高级数模转换芯片,即使是同样的信号规格,也能提供更好的听感体验,但真的只是听完之后。

这次笔者向朋友借了包括索尼MDR-1、索尼XBA-4、舒尔SE530、UE TF-10在内的耳机,Beyerdynamatic DT880 250 ohm版和索尼MDR-Z1000作为对比基准。播放源包括iPad 2、Walkman Z1000和装有Foobar 2000软件的电脑。

首先用包装附带的Walkman专用Line Out连接到Z1000,通过3.5模拟端子连接到iPad 2进行纯耳放测试。输出方面,即使调到高增益,驱动高阻抗耳机也不理想。笔者个人估计极限在250欧姆左右,差不多是PHA-1能处理的极限了。阻抗较高的耳机,比如600欧姆的耳机虽然有声音,但是水平和空间基本上是不可能推出去的。

其实PHA-1耳放的调性在索尼传统的丰富渲染味道中并不那么明显,反而更加中性,这应该和模拟放大采用LM49820,耳放采用TAP6120有关。一般来说,前端原有的风格会放大,前端方向的调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算是相当中性的耳放设计,但低频还是很有力度,不会软化前端的低频。

连接iOS设备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数模转换是从PHA内置的WM8740换来的,所以和原来iPad 2的平坦音域差别很大。而且WM8740直接输出的音量明显比PHA-1配iPad 2或者Walkman高至少1/5转。可以看出,PHA-1中WM8740的音量远远高于普通智能手机或MP3播放器。

但是由于WM8740的加入,声音的调性比iPad 2要温暖很多,让PHA-1的音色更加温暖。整体而言,索尼随身听具有音色更温暖、音场略小的特点。不过相对于Walkman Z1000的耳机插孔输出的索尼标准调音,还是中性很多,可以说iOS设备可以发出类似索尼Walkman的音调。

但最大的价值是提高了iOS设备对MP3文件的处理能力。个人感觉320k的同转MP3文件(毕竟我的主要播放设备是Walkman,所以很少转换成iOS的无损格式)。虽然原iPad 2在声音上比Walkman Z1000更中性,音域更广,但是细节的还原能力消耗严重。

有了PHA-1,可以发现细节提升很大,整体听感体验的细节更加细腻,得益于WM8740。即使两者都限定在16Bit/44.1KHz,高阶DAC芯片依然可以发挥优势,但我还是要强调,如果先天音频文件不好,比如录音不理想,听多了。),不一定能发挥WM8740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PHA-1确认了带有Lightning连接器的新iOS设备兼容,并确认了新一代iPod Touch和iPad mini可以正常运行。然而,PHA-1只有一条短线用于封装中的30引脚器件。虽然原装Lightinig线缆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不可避免的长了一点。

最后,当连接到电脑时,它被视为USB声卡。在控制组中,作者有一个USB外接声卡,另一边是自主品牌,还有一个更高阶的双WM8741芯片和TL7022 USB接收芯片。我必须强调,这是一场相当不公平的战争,因为作者自己直接使用家用电源的产品,与只能通过USB供电的PHA-1相比,差距很大。

同样,在USB模式和Windows预置驱动(Foobar 2000的DS驱动)下,桌面一体机只能依靠双WM8741的固有噪声低的优势,而USB终端的TL7022由于Windows通用驱动先天较差,细节上相比使用USB异步的PHA-1并不明显。

但换成WASAPI驱动后,PHA-1因为避免了一般驱动的先天缺陷,音质并没有明显提升,但此时桌面DAC的细节突然多了起来,整体分析比PHA-1好很多。不过笔者前面强调过,这是桌面DAC的先天优势。因为索尼的芯片固件调整不同步,TL7022用通用USB声音驱动,只能说是个悲剧结果。

用电脑用的风格和iPad 2用的风格比较接近,也属于中性偏暖的调性。如果使用一般的流行音乐录音和压缩数字音乐文件的质量,与iPad 2的数字输入性能相差不大。但是,在处理高质量录制的CD和无损压缩文件的能力方面,如果打开更高的采样输出并与计算机配合使用,可以还原更多的细节。

与电脑配对时,PHA-1会切断内部锂电池的供电,完全使用USB的5V电源。不过最担心的还是会不会被不稳定的USB电源干扰。不过PHA-1似乎内部抗干扰做得不错,至少在音乐完全停止播放的时候,不会有明显的电流干扰声。

就兼容性而言,PHA-1作为iOS设备和PC的声卡使用时,是索尼的产品。与MDR-1有很高的兼容性,可以弥补MDR-1略显压抑的中频,让MDR-1更有声音,但我个人更喜欢用低增益驱动MDR-1。另外,搭配MDR-7520、EX-1000、Z1000等索尼偏向听音型耳机也不错。

但是当搭配上舒尔-SE530或者索尼自己的CD-900ST这种原本就强调人声的耳机,难免会让本来就突出的人声更受压迫;另外和Beyerdynamic DT880的组合还是有用的,也能推出普通音源产生不了的深低频,但是如果BeyerdDynamic DT 990更压抑的话就不那么合适了。

至于耳放的能力,相对于功能和规格差不多的一体机来说输出还不算太差,但是相对于价格差不多的纯耳放,PHA-1只是去掉了耳放结构,驱动力的表现除了调音风格不太理想。如果用的前端已经很优秀了,比如专业录音笔是发烧MP3播放器,除非你喜欢PHA-1耳放的特性,否则没必要用它的数字输入。

当然,如果完全没有空间限制,可以随时插上家用电源,也不需要把耳朵延长器拿出门外,PHA-1也可以买到价格更好的一体机;毕竟能使用家用电是先天优势,还是很难和有续航考虑不能插电的便携一体机竞争。但读者首先要明确,这是以便携性为前提开发的产品固有的局限性,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很难要求同样的性能。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插电的,功能少,体积大于PHA-1的一体机产品的听音质量,恐怕厂商要好好检讨一下他们的R&D人员了。

另外,虽然PHA-1的解析能力比普通的智能手机和播放器强很多,但是相比更先进的Fostex HP-P1使用的AKM AK4480,在解析能力上还是有差距的。而且按照索尼的设定,PHA-1已经是一个中介和终端,所以不再具有和Line Out类比的功能。我个人有朋友坚持和我一起叠三层以上(iPod+HP-p 1+额外耳机扩展),所以我不能接受PHA-1的设计。

另一个麻烦的部分是功耗。PHA-1虽然采用了高效的耳放和模拟放大芯片,但即使作为纯耳放使用也只有10小时的续航,搭配iOS设备也只剩下5小时。而且PHA-1在运行过程中无法接收额外的电源,需要在电量耗尽时关机充电,对于一些长时间收听的用户来说有点麻烦。

PHA-1的旋钮也与开关集成在一起。除了常见的开着就便携的音爆,不会因为没有信号输入而暂时停止供电。有好几次,笔者在充当电脑声卡时忘记关开关,导致醒来时几乎没电。他个人希望索尼能加入这个机制,或者让电源键独立出来。毕竟长时间频繁转动音量旋钮也会造成损耗,可能会导致接触不良或者老化干扰。

另外,虽然前面的铅芯保护杆可以用来保护音量旋钮是一个很贴心的设计,但是当笔者的耳机线是L型接头,或者耳机的插头比较大的时候(有些玩家会用发烧级的手动线,可能会用一些优质的手焊端子。),很容易卡成一团。不知道索尼的外观设计工程团队能不能考虑做一个兼顾保护又不会让耳机太难插的设计?

虽然我抱怨PHA-1在设计上的一些不足,但是如果你是一个iOS设备用户,你会希望有一个可以在办公室使用,下班后带走的设备,你会希望有一个可以用笔记本电脑听音乐提高音质的设备。PHA-1同时解决了iOS、电脑声音增强和耳机放大器的功能,也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三合一功能的机型。

如果以单一功能来看PHA-1,其价格可能偏高,但如果要满足两种功能,PHA-1的价格其实还是挺有竞争力的。不过这种音响设备的搭配还是要看个人喜好。毕竟PHA-1并没有为玩家预留调整OP来扩展芯片进行调音的能力。买之前还是建议找个地方听听,自己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