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疯狂的欲望

这是一部老喜剧。它于2006年发行,也是黄波和郭涛的早期作品。可惜当时没引起太多关注,票房也不好卖,但确实是部好电影。个人认为,即使在现在的喜剧电影圈,也还是可以算是有实力有地位的。完整的看了两遍,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

故事发生在重庆一家面临倒闭的工艺品加工厂。老板叫老谢。影片开头,老谢和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交流,引出工厂负债累累急需资金,有人买地的背景。

就在老谢被这件事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厕所里发现的一块玉石给工厂带来了转机。这个谣言是无价的。老谢决定为玉器办个展览,增加厂子的知名度,以渡过难关,可是想要厂子土地的老板怎么会轻易放弃呢?他派西装男请来了一个国际大盗麦克,计划盗玉毁展,以此断绝老谢的念想。另一方面,老谢也在忙着展会的安保工作。缺钱的老谢只能让工厂进警校保安:老包,作为保卫处的全权负责人,一场你攻我守的好戏来了。

另一方面,一个与此事无关的三人组成的盗窃团伙,注定要卷入此事。电影一开始,大哥道格带着两个弟弟冒充搬家公司,差点被交警发现。觉得危险的道格哥哥改变了方式,带着弟弟在城铁上来了一个经典的“5万大奖的可乐罐”,却被狠狠地抓了一把。

这三个人再次来到机场,准备偷一招。他们经过奇妙的合作,成功偷到了一名男子的手提包,但没想到,这名男子正是前来偷玉的迈克。这件事也成了三个人参赛的条件。

上了警校的老鲍和助手三宝租了展厅外的高层房子,方便观察,而刀哥也带了手下。互不相识又想针对对方的小偷和警察只隔了一堵墙,这里的黑色幽默很讨喜。当双方都在讨论自己的打算时,电影也在这里呈现了一个笑话:做贼的道哥在对手手下反复强调素质,而本该是正义一方的老包一行,半夜敲墙钉,却被道哥吐槽。这里的意思真的是有意为之,这种黑色幽默很可笑。

终于有一天晚上,两组偷玉的人同时出动了。道哥命令小弟在展会现场穿上迈克行李箱里的装备和袖手旁观。他谎称发生了火灾,带走了展厅里所有的旧袋子和其他东西。在这里,我认为是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吃瓜群众”和“虚荣心理”的讽刺:应该派出一两个人去调查情况,而不是全部出动,导致小偷有机可乘,讽刺爱凑热闹的人。刀哥一行人没有高超的作案技巧,但还是要穿上看起来更厉害的装备。虽然那些设备完全没用,但影片前期也有类似的场景。可以看下图。

而另一边的麦克,虽然拼尽全力,微型摄像头和红外遥感设备一拉开关就能收网,却被在外面游荡的道哥发现,无缘无故被扇了一巴掌后逃走。

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体贴,但现实总是能让我们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而放弃所有的努力。

发现不对劲的老鲍急忙回头,里面偷玉的两个人却没有碰传感器。

突然警报响起,小偷先被抓住,一场抓贼大戏上演了!背景音乐换成了密集的京剧配乐,锣、锣、钹、单皮鼓、钹全部上阵。贼逃的时候赶紧拨钹,追贼的时候锣声急促,真的像宋武打虎一样刺激!

谢先生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谢,自称整天拿着摄像机学艺术,就是为了诱骗女人达到目的。他在一次不经意的相遇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为了取悦他,他用一块仿真玉来代替鲜花。虽然这块玉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谢还是成功地赢得了美人归。

只不过是道哥的女人...

而假玉就放在展厅的保险柜里...

当然,谢承认了,但是不相信,谢真的用真玉泡妞,然后他也来了个替身...

当道格兄弟采取第二步行动时,迈克也采取了行动,因为他自己的设备不见了,他只能在中国大陆购买。电影也讽刺了这个地方的一种社会现象,或者说行业风气。当迈克即将成功时,是因为设备问题——绳子没有商人说的那么长,他活着看着道格兄弟的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完成替换工作。

当然,我自己也避免不了被猥亵。

更可悲的是我还卡在通风管道里...

玉兑被包发现,包以为是真玉假,刀哥以为是假玉真...

片尾,道哥以谢的性命相要挟,要求与包交换,却出了意外……对,是意外。

老包直到展出玉石才知道老谢卖地了,但是展出的假玉石却落入了老板手中。迈克历尽艰辛从通风管道逃出,他的“敬业精神”让他有了拿回玉石的冲动,他亲手杀死了金主...

下面的我就不重复了。两个弟弟,其中一个被三宝的怒火送进了警察局,因为三宝相信中奖的易拉罐...另一个有点惨。

这块“假”玉送给了宝宝的媳妇。虽然宝宝说是假的,但媳妇一定和收到一样开心。

虽然那是真的。

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只有一个:一场乌龙戏,千军万马来相会。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我们不能要求它反映什么真实,但它精彩的黑色幽默和隐含的现实讽刺仍然让它像一部大片一样精彩,揭示了普通人挣扎的生活现状。几个本不该有交集的人,都在因为自己的欲望而上下求索。观众在笑的时候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