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音乐的演唱形式

花儿的演唱形式可分为“曼”、“对”、“合”、“连”四种。①“漫花儿”是指1人在放牧、打场、赶车的路上随意歌唱。它具有自由而广阔的风格和即兴创作的特点。(2)《对花儿》由两人以上以问答形式演唱,具有知识性和较量、竞争性质;(3)“合花”是一种合众的形式。在田间劳动时,如果一个人唱花,其他人也要跟着唱;④《儿》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把几个序连在一起的唱法,包含散、和、对等多种形式,或以不同调式连花,如尚调式的下四川、郑调式的三六零,在调式上有比较的意趣。陕甘宁边区的民歌和小调,由于回汉杂居,汉族的民间音乐如天游、爬山、和山歌等在回族中流传,并逐渐开花结果。如宁夏海原回族所唱的登山曲《河上的鸭,河上的鹅》,具有花阔自由的特点,有时被称为山花。流行于银川、吴忠、永宁等平川地区的小曲,是一种多词分段曲,结构短小,多为叙事曲。如“父子同心”“媳妇被折磨”。劳动歌曲是指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歌曲。比如在黄河岸边拉纤维扬帆的船夫号,就充满了浓厚的劳动趣味。音乐的节奏随着水流的湍急而不断变化。曲调采取呼应、问答的形式,歌词往往是即兴的。宴席音乐是回族音乐中另一种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婚礼庆典中边唱边跳是很常见的。回族歌舞《花儿与少年》改编自宴乐。宴歌还包括一首幽默的《打歌》和一首以传说和故事为内容的《九曲》。